学者们喜欢这样形容德国: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当它用思想来拷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明德国在拷问世界的历史事实有 ①德国的启蒙思想掀起了欧洲启蒙运动高潮 ②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诞生 ③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④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向二战中被纳粹德国屠杀的犹太人谢罪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
|
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B.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 C.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
|
史学家甲:“文艺复兴不只是文学或艺术的再兴,也是人类智识和个人之觉醒或再生,而为近代世界的开始”。史学家乙:“文艺复兴是中古时代转移至近代的过渡时代,它同时具备了两个时代的特性”。以下选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A.史学家甲关注历史的延续和连结 B.史学家乙侧重历史的新异和变迁 C.两位史学家的解释并无明显差别 D.两位史学家论述视角有较大不同
|
|
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A.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B.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D.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
|
钱钟书指出:“史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这里他强调的是,历史学家 A.在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B.研究历史不可借助想象和推论 C.应亲自参与历史实践,感触历史 D.进行历史想象时要尊重历史原貌
|
|
“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比拟。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个时期所特有。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这段话描述的历史时代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A.梭伦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
|
法国学者费奈隆(1651—1715)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评价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全体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 ②民主制的需求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 ③公民在演说诱导下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 ④雅典的民主政治促进了智者学派的兴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
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据此判断以下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评述,错误的是 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把信仰本身树立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开始人自己同上帝直接对话 D.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人类理性的光芒
|
|
普罗塔戈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 B.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C.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
|
|
学生问:“有甲乙两人,甲很干净,乙很脏。如果请他们洗澡,他们中间谁会洗?”老师答:“这里有四种可能:一是甲洗,因为他有爱干净的习惯;二是乙洗,因为他需要;三是两人都洗,一个是因为习惯,另一个是因为需要;四是两人都没洗,因为脏人没有洗澡的习惯,干净人不需要洗。”根据材料,这位老师最有可能是 A.苏格拉底 B.普罗塔格拉 C.亚里士多德 D.泰勒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