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3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观察下列图片: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  北平所有名胜古迹,都受到了保护,没有遭到任何损失,城市里的生产和生活一切正常。……在北平成立中央政府是当时许多民主人士共同的想法……很多民主人士来信来电给我们,表示他们坚决拥护共产党,要与共产党更好地合作,并希望共产党在北平成立全国性政府。……

北平,离社会主义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近些,国界长但无战争之忧;而南京虽虎踞龙盘,地理险要,但离港、澳、台近些;西安又似乎偏西了一点。所以,北平是最合适的地方。在那时,按照薄一波同志的说法就是,“我们党要取得革命胜利,主要靠的自力更生,也离不开国际的援助,首先是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援助。”定都北平正好可以更为方便、直接地得到社会主义阵营的援助。

——引自新华网2008年9月30日《新中国定都北京原因之揭秘》

材料三  党中央成立后,从上海开始,至北京结束,这一红色“巨流”,在其87年的艰辛历程中,几乎走遍大半个中国。党中央的这87年艰辛历程,饱含了党由于右倾、“左”倾错误带来的惨痛教训,也饱含了党在斗争中不断走向成熟的经历……。

——引自新华网2008年9月30日《从上海到北京,中共中央所在地变迁史》

阅后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邮票反映的事件的名称并按其出现的顺序排列邮票。(8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革命领导中心分别确定在图1和图3的原因是什么?(12分)

(3)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定都北京的主要原因。(8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共中央领导机关所在地变迁所反映的主要问题。(9分)

 

据报道,尽管深受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已经有2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上海世博会。上海世博会将成为历史上展出规模最大、参展国家最多的一次盛会。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①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深入发展

②国际间经济相互联系影响的力度加强

③经济危机已经基本结束,影响力减少

④抓住发展机遇,推动经济发展很重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马克思指出:“历史中的资产阶级时期负有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的使命:一方面要造成以全人类相互依赖为基础的世界交往,以及进行这种交往的工具,另一方面要发展人的生产力,把物质生产变成在科学的帮助下对自然力的统治。资产阶级的工业和商业正为新世界创造这些物质条件。”这一评价是建立在哪些依据基础上的?(   )

①生产力标准

②一分为二的方法

③人类文明的进步

④社会近代化角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下表是2005年至2006年大陆与台湾之间贸易发展的情况统计表。形成表中现象的主要原因和因素是(   )

年份

2005年

2006年

增长率

台湾出口大陆

757

871.1

16.60%

大陆出口台湾

155

207.4

25.30%

贸易总额

912

1078.5

18.25%

①九二共识”的形成

②台胞投资保护法制定

③大陆对台政策的稳定

④海峡两岸政府共同努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下面是中国某部门编制的1953年至1958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示意图。以下对这张示意图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6ec8aac122bd4f6e

①新中国工业建设突飞猛进

②新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形成

③建国初,年工业增长率相差10倍

④工业增长与经济政策关系密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北伐战争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虽然中途夭折,但这次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统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伐战争“中途夭折”的主要原因是(   )

A.帝国主义与北洋军阀联合绞杀     B.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理论未贯彻

C.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D.没有组成强大的中国革命联盟

 

现代日本学者井上靖说过:“幕府末期日本学者文化人等,……例如,横井小楠的思想起了革命,倾向开国主义,其契机是读了中国的《海国图志》。”这反映出《海国图志》(   )

A.主张倡导发动民主革命           B.主张推行实质性改革和开放

C.推动了近代日本社会变革         D.摆脱了文化专制主义的影响

 

某著作记载: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一座船厂按城市居民的坊厢编制。将工匠编为四厢,厢分十甲,甲有甲长。厂中还设有四十五名监督工匠服役的“作头”。船匠人身极不自由。船匠普遍兼营农业,有的甚至依靠驾船载运来补贴生计,生活穷困。这部著作记载的史实最早应该出现在(   )

A.唐朝    B.宋代    C.元朝    D.明朝

 

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   )

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C.设立“中朝”、“内朝”制度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汉书》记载: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界上,有松柏五木,美水草,冬温夏

凉,宜畜牧。”匈奴歌谣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繁殖)”。

材料二 三国魏初年,仓慈任敦煌太守,“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地,慈皆

随口割赋(按人口分割土地给贫民耕种)”。

材料三 对来到敦煌的西域各族人,仓慈“皆营(慰劳)之”;对想赴洛阳者,“为封(通

行证)”;对在敦煌进行贸易者,由官方主持估价、交易,并“使吏民护送道路”,禁止

当时豪族强买强卖。

——材料二、三据《三国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亡我祁连山”是由什么具体历史事件导致的?(4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汉时期河西走廊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仓慈的做法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62213/68464) 首页 上一页 62208 62209 62210 62211 62212 62213 62214 62215 62216 62217 6221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