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辛亥革命并没有真正完成革命任务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可能是

A.魏源  B.冯桂芬  C.宋教仁  D.胡适

 

据张君劢《史泰林治下之苏俄》载:“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这种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了农民自主经营的积极性

B.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C.配合了国家工业化的进行

D.奠定了国内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凋敝

D.是苏俄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在“解读北欧福利国家的利弊”的谈话中,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这说明实行高福利政策

A.能够刺激社会成员的积极性

B.能够建立和谐的理想社会

C.可以缩小贫富差距

D.富人乐于输纳

 

1933年美国政府为遵守《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企业或公司颁发的蓝鹰徽章。蓝鹰运动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之一。对蓝鹰运动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造成了盲目竞争的经济秩序        B.起到了促进工业复兴的作用

C.调节了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D.保障了劳工和消费者的权利

 

有学者称: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当时有评论家评论说“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地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哪方面的支持

A.技术支持     B.原料的支持     C.市场需求      D.资本支持

 

有人评论一种经济现象,认为它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这种经济现象开始盛行是在

A.18世纪末的英国                       B.19世纪末的德国

C.1920年代的苏联                       D.1930年代的美国

 

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年、1896~1911年、1912~1913年、1914~1918年四个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896~1911年应是

A.4.6个          B.3.2个        C.3个           D.0.7个

 

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本地停宿、储运的重要场所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62211/68464) 首页 上一页 62206 62207 62208 62209 62210 62211 62212 62213 62214 62215 62216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