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一书中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

A.《南京条约》和太平天国运动   B.《马关条约》和戊戌变法

C.《辛丑条约》和义和团运动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谭鑫培主演的京剧电影《定军山》是中国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它拍摄于

A.18世纪末       B.19世纪初        C.20世纪初       D.20世纪末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

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会议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

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某图采用“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该国是

A.英国     B.联邦德国      C.法国     D. 苏联

 

汶川大地震中,四川受灾严重,但有一处修建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没有受到严重损害,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井渠

 

图是20世纪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它体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

6ec8aac122bd4f6e

A.重义轻利思想                      B.维新图强思想

C.实业救国思想                      D.中庸自保思想

 

图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一幅壁画。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

6ec8aac122bd4f6e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    D.“文化大革命”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出现变动,自然经济不断解体。标志着自然经济开

始解体的是

A.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B.继昌隆缫丝厂的创办

C.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      D.贸易中心转移到上海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在改善建设环境、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方面取得了一

系列成就,其中包括

①促成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③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以“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亚非会议顺利进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62205/68464) 首页 上一页 62200 62201 62202 62203 62204 62205 62206 62207 62208 62209 6221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