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在19世纪末,只进行了短短百日的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极其悲壮的一页,注定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缺乏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B.康有为等维新思想家的宣传不全面

C.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不支持

D.领导者的软弱及维新思想的局限

 

 《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科举考等,悉照旧制,乃以四书文试贴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既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

 

 《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强

B.改革了封建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的相同点包括                   

①都创办了军事工业

②都创办了民用工业

③都改革了政治体制

④都建立了新式海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必然性是

①埃及面临着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威胁

②埃及经济落后、国力衰弱,无力抵抗外来入侵

③马木鲁克反动势力控制埃及的国计民生,威胁社会的安宁

④1805年,阿里被拥立为帕夏,建立了阿里政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穆罕默德·阿里曾对着一份奥斯曼素丹的诏书说:“我作为一个不知名的

冒险家来到埃及。……如今,我在这里已经站稳脚跟。”“我从来就没有什么

主人!这段话所包含的正确的历史信息是

A.穆罕默德·阿里欲取代奥斯曼素丹的地位

B.穆罕默德·阿里已经实现了对埃及的统治

C.埃及当时已经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D.埃及当时是奥斯曼帝国的一块重要殖民地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

A.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

B.一场反对天主教,建立本民族教会的运动

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

D.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卡尔文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世人分成“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种观点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封建贵族世袭思想

B.封建社会等级思想

C.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思想

D.封建制度解体时期新兴思想出现

 

西欧宗教改革中英国的宗教改革最具独特之处,其独特的表现是

A.反对罗马天主教会

B.确定“教随国定”的原则

C.最激进,符合资产阶级利益

D.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发动

 

对王安石变法的结局,某班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观点,最接近客观事实的应是

A.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B.宋神宗去世是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

C.王安石性格的偏执与变法失败有联系

D.变法结局说明其改革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62201/68464) 首页 上一页 62196 62197 62198 62199 62200 62201 62202 62203 62204 62205 62206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