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是17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它们 ①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争端频繁 ②得到了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 ③展现了人类追求和平的持续努力 ④成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依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
下列中外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有 ①商鞅变法 ②王安石变法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 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⑤日本明治维新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 B.一份“1940—1944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 C.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 D.一张布雷顿森林会议场景的照片
|
|
某学生要完成一篇有关二战人物的作业,在搜集史料。下列属于第一手材料的是 A.《斯大林传》 B.《大独裁者》(电影) C.《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丘吉尔) D.《二次大战三巨头》
|
|
法国将领在1919年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其主要依据是 A.国际联盟软弱无力 B.英国推行“均势”政策 C.美国抛出了“十四点原则”,企图称霸世界 D.战胜国的宰割行径,激起战败国的复仇情绪
|
|
在近现代历史上,法德两国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在战争过程中,法国遭受最严重失败是 A.反法同盟战争 B.普法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
|
《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
|
|
英、法这两个昔日战场上并肩作战的盟友却在巴黎和会上怒目相对,甚至以退出和会相要挟,两国的矛盾焦点是 A.远东与太平洋利益之争 B.国联的组织方式和控制权之争 C.海军军备及其比例之争 D.欧洲大陆均势与霸权政策之争
|
|
二战时,罗斯福表示:“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组。……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他的意思是 A.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 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 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 D.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
|
|
若为漫画的标记处补上文字说明,应写上文字说明,应写上 A.克里米亚 B.凡尔登 C.来克星顿 D.萨拉热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