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认为:“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俄罗斯有关组织民调显示,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有密切关系的2011年为42%,2013年为31%。这说明

A. 阶级立场影响对历史的评判    B. 全球史观能客观公正评价历史

C. 史学家专著更接近历史真实    D. 认识角度会影响对历史的评判

 

伏尔泰认为:启蒙的旗帜是“理性”,启蒙的基石是“进步”。卢梭则认为:“文明是道德的沦丧,理性是感性的压抑,进步是人与自然的背离。”他们观点的不同说明

A. 卢梭质疑理性和科学    B. 启蒙运动的深化

C. 两人主张的政体不同    D. 人文主义的兴起

 

19世纪60年代,法国开始实行改革,例如议员可得到请愿权利,官方“公报”公布议会辩论记录,废除禁止工人罢工和结社的法律等。1870年4月,元老院受到削弱,变为普通上院。法兰西第二帝国后期的变化意味着

A. 工人的权利得到了切实保障    B. 民选议会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C. 元老院的政治地位无足轻重    D. 皇帝的专制统治进一步巩固

 

亚里士多德说:对实际上平等的人们实行平等的待遇,的确是合乎正义的,既然合乎正义,也能有利于邦国。所以,限制官员的任期为六个月,使平等的人们能够轮番担任官职,可说是一个公道而有益的措施。材料中亚里士多德认为

A. 限制官员任期能有效遏制腐败    B. 短任期制避免了官僚势力的膨胀

C. 短任期制有助于民主的广泛性    D. 短任期制使居民均有机会参与城邦管理

 

1949年6月,美国驻中华国民政府大使司徒雷登希望美国经济合作总署的物资能运到中国,以缓减华北因旱灾造成的粮棉供应困难,同时提出向即将成立的新中国提供大批借款。中共外交人员告诉他,美国在断绝与国民党的关系上没有正式表示,这些事情暂时无法实现。由此可知

A. 美国改变了扶蒋反共的政策    B. 新中国对美交往的基本原则确定

C. 中国已确立“一边倒”方针    D. 美国企图用经济手段要挟新中国

 

1920年,上海政府发布布告,禁止“一切所穿衣服或故为短小袒臂露胫或摹仿异式不伦不类”,并称其“招摇过市恬不为怪,时髦争夸,成何体统。”“故意奇装异服以致袒臂、露胫者,准其立即逮案,照章惩办。”该布告表明

A. 自由开放之风已渐入民间    B. 五四运动促成国人思想解放

C. 男尊女卑的旧观念逐步消除    D. 政府公开反对西方生活方式

 

1849年,思想家徐继畲针对美国政治制度曾说:“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创立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焉。”这说明徐继畲意在

A. 主张中国实行美国的共和制    B. 推崇夏商周的社会制度

C. 力主汲取民众意愿推进改革    D. 反思中国的政治体制

 

明朝科举曾采取分卷录取制度,明仁宗规定“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到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占比为55%、35%、10%。这反映出

A. 遴选优秀人才利国利民    B. 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C.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D. 科举选才公正公平

 

近年考古发掘的西汉海昏侯刘贺(公元前93/92年—前59年)墓,出土有两枚印章(见下图),还有数量惊人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以及大量竹简、木牍。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印章沿用了秦统一文字的字体    B. 精美器皿大多出自田庄手工业

C. 竹简木牍可能记载有佛教经典    D. 王国侯国对中央集权威胁巨大

 

公元前七世纪末,王畿内原邑的人民,以“夫谁非王之姻亲”自夸。这一现象说明

A. 分封制渐趋衰落    B. 民众普遍攀附王亲贵戚

C. 宗族凝聚力强化    D. 宗法制下庶子后裔平民化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44005/68464) 首页 上一页 44000 44001 44002 44003 44004 44005 44006 44007 44008 44009 4401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