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任宰相时,想要擢用一新官,负责起草命令的官员不同意,把王安石的手条退还给他本人,并自请辞职。之后上任的负责人,照样把宰相手条退回,并因此被罢免。这样王安石共罢免了七八名负责人,最终临时觅得一代理官才把起草手续完成。这一程序表明 A.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相权受到制约 B. 保守力量非常强大改革阻力重重 C. 官僚政治法理上严明的职权规定 D. 王安石推行改革的决心坚定不移
|
|
某历史学家说:“唐人考试,本分经义与诗赋两项,然明经出身远不如进士。进士考诗赋,则时人之视诗文学犹占儒学之上。唐人又崇老子,与汉人不同。”该历史学家意在说明唐代 A. 科举注重真才实学反对死记硬背 B. 诗文的繁荣与考试制度密切相关 C. 儒学并没有获得特殊尊崇的地位 D. 科举考试内容存在着不完善之处
|
|
商王在祭祀天神时,宰杀大量牛、羊、狗以及战俘奴隶当成祭品奉献给神灵;西周天子在祭祀天神时,其祭品通常为牛、猪、羊并用,但极少以奴隶为祭品。对于商周祭祀现象,以下解释最合理的是 A. 神权与王权结合的思想有所淡化 B. 农业生产中牛耕尚未起主要作用 C. 借鉴商代教训西周统治更为文明 D. 西周奴隶制经济对劳动力需求大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和财富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的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新崛起的荷兰、英国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蒸汽机车和轮船大量出现,英国资产阶级在世界各地收购原材料推销工业品。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有人在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 ——《当代全球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财富大迁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蒸汽机产生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
|
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高度文明,农耕经济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沂源县也成为民间文学类“牛郎织女传说”申遗成功的两个县份之一。 材料二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足铁钱,……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年间出现了交子。 材料三(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治丝。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牛郎织女传说”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3)材料三反映市镇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指出明清时期它发展缓慢的政策因素。
|
|
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比如外资到上海去,当然不是整个上海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下列改革措施直接得益于此次讲话精神的是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C. 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D. 在川粤等省创设经济特区
|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发展经济的有利客观条件是 ①靠近港澳,华侨多 ②靠近沿海,交通便利 ③资源比较丰富 ④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
“松绑”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改革的代名词,反映了当时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是 A. 实行全面公私合营 B. 对民族资本进行和平赎买 C. 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D. 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是 ①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③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④关键是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
|
1983年,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对“超过规定雇请多个帮工”采取“不宣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的“三不”政策,“因势利导,使之向不同形式的合作经济发展”。这说明当时 A. 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 B. 继续稳定发展联产承包责任制 C. 明确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D. 以市场调节为主要的经济手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