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建议中国人应该尽快发展自己的工业、商业、航运业、金融业。还刻意介绍了英美等国民主制度,以为英美联邦制、选举制、分权制衡的司法制度,值得中国人注意借鉴。这表明魏源 A.倡导“开眼看世界” B.主张进行变法维新 C.提出发展资本主义 D.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
|
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 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B.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 C.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
|
《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这反映了宋代 A. 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的兴起 B. 创造了古典文化辉煌的顶峰 C. 市井文化冲击了贵族的文化 D. 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加强
|
|
民国时期某教科书写道:“第一本用活版印出的重要书本,则是在一四五四年出版的《圣经》。……后来中国的棉纸,被阿拉伯人引入了希腊、西班牙和意大利各处……把文艺复兴的种子,散遍于穷乡僻壤了。”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为 A. 知识工具的进步有利于欧洲思想解放 B. 民国时期对西方的认识浅陋且不科学 C. 印刷术发展是造纸术革新的必要前提 D. 中华文明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
|
|
李贽推崇反礼教的《西厢记》和《拜月亭》,欣赏不受儒学束缚的司马迁、李白和苏轼。此外,他还提倡以鄙俗浅白的口语反映百姓生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李贽的离经叛道的个性 B. 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抑商政策的松动
|
|
在中国,人们喜欢用家训的方式传承家风。读下表,对比解读正确的是
唐宋家训内容的对比研究 A. 唐宋时期的家训已经出现了理论化的趋势 B. 宋朝家训“处己”数量最多是受到理学的影响 C. 印刷术的进步导致了唐宋家训的数量增多 D. 宋朝家训的“女诫”减少说明封建伦理的衰落
|
||||||||||||||||||||||||||||||||||||||||||||||
《春秋繁露》中有关于“灾异”是“天谴”,帝王将兴有“美祥”、将亡有“妖孽”,治世与乱世有不同征兆与不同之气的内容。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 因果报应 B. 天人合一 C. 君权神授 D. 天人感应
|
|
有学者指出,法家所主张的富国强兵的“霸道”,绝非漠视“顺乎民情”的“先王之道”,而是通过“政、令、刑、赏”有效地将民意、民情、民心凝聚为统一的“政治意志”。这反映出法家 A. 政治措施旨在保障民众的生活 B. “顺乎民情”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C. “霸道”政策有利于统一的实现 D. 否定“先王之道”实现富国强兵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我国自秦汉以来即已建立起全国规模的人口调查制度。秦始皇时期颁布“初令男子书年”的法令,西汉时期随着口赋、算赋、赀算的征收,所有人亦均需登录年庚,对家庭资产的登录也成为户籍登录的一项内容。隋唐时期“手实”(户主自己具状申报户内人口、田宅)成为户口调查登记的基本方法,户籍大体上按人口、公课、土地三部分登载,天宝以后“公课”部分逐渐消失。此外在户口的调查登记方面还有法律的保障,《唐律﹒户婚律》规定了对隐漏户口的惩罚办法。明初鉴于元末战争的动乱,确定了以原籍立户的原则。洪武十四年实行的“黄册”制度把户口、田产和赋税三者合一,并与里甲制度相配合,以里甲控制编户,征派赋役。清初户籍制度亦沿用明代的黄册,但战乱后的地荒丁亡使黄册失去原有意义,顺治三年诏令天下“编审人丁”,但其主要是纳粮当差的财政意义,无补于知悉实有人口数额。随着“摊丁入亩”的实行,人口统计遂与“保甲编户”正式结合起来,以弭盗安民为要任的保甲法也从此为清查户口所倚重。 ——摘编自《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人口税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户籍制度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变化的原因。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的几大要素:一是社会化大生产;二是技术推动;三是充分的商品化经济;四是本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有自己的土壤。明清时期“中国除了技术不够发达外,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所需的物质条件都已具备。” 据材料并结合明清时期中国的社会状况,评析上述观点。(对材料中的观点赞成、反对或其它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