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写道: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淸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 A. 反对彻底摆脱神学的束缚 B. 开始否定宗教神学的地位 C. 极力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 D. 借用宗教宣扬人文主义思想
|
|
2014年9月18日,中 A.新中国的核技术正赶超世界 B.第三次科技革命威胁着世界安全 C.原子能的研究遍及世界各国 D.新中国已开始成为世界科技大国
|
|
1952-1966年,北京钢铁学院共培养学生约14400人,其中担任副部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至少有32人;一大批学生的考试分数都超过了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但他们的第一志愿都是钢铁学院冶金系。材料反映了( )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时代背景 B.北京钢铁学院生源素质较高 C.青年学子建设国家的高涨热情 D.干部选拔注重学校和专业素质
|
|
1979年6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放开手脚大胆去写—三谈批透极左路线,贯彻“双百”方针》,1956年以来的双百方针得到恢复。下列适合双百方针主旨的口号是 A. “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 B. “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C. “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D.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
|
下图为漫画《同志,请你换匹马》(刘雍作,1978.10.24)对漫画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图中出现的文字:①解放思想,进行新的长征;②因循守旧) A. 总路线指引“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 B. 邓小平南巡讲话吹动新一轮改革春风 C.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促进了思想解放 D.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开启思想解放浪潮
|
|
《中共党史的“黄金时代”: 延安13年改革开放30年》一文指出:延安13 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黄金时代”提出了 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新民主主义理论 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
|
某学者在论证三民主义是极高明的政治艺术时,引用了福柯的观点:“愚蠢的暴君用铁链束缚他的奴隶,而真正的政治家则用自己的思想锁链更有力地束缚他们。绝望的时间能够销蚀钢铁的镣铐,但却无力破坏思想的习惯性结合。”该学者意在说明三民主义的高明之处是 A.缩小贫富的差距 B.以救亡图存为核心 C.着力于思想教化 D.强调信仰的重要性
|
|
1922年出版的《先驱》创刊号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这说明当时 A. 中国共产党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B. 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必须发展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 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成为一个学术问题 D. 中国共产党还未认清中国的客观情形
|
|
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关心的问题大都不是国家和民族的问题。他们关心的是人,因而常用的词汇也是‘吃人的礼教’‘奴隶的国度’‘非人的道德’,他们努力创造的新文学也定位于‘人的文学’。”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 A.新文化运动注重追求人的个性解放 B.新文化运动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普及 C.新文化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D.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基础
|
|
梁启超强调:“然则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材料表明梁启超 A. 反对实行民主制度 B. 深刻批判辛亥革命 C. 主张提高国民素质 D. 倡导建立精英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