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春秋决狱比》中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拿棍子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但董仲舒根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 孝治天下、儒家独尊

B. 原心定罪、以礼入法

C. 德主刑辅、以人为本

D. 纲常为主、刑法为辅

 

僭主政体兼具君主专制和体现民意的两重性,是早期王政时代向民主政治的过渡形态。由此可见僭主政体

A. 比君主政体更加优越    B. 扎根人文主义思想

C. 促进民主政治的形成    D. 是民主政体的变式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述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薛西斯讲:“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这段材料主要阐明了(  

A.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

B.古希腊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上

C.波斯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

D.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战国时初步形成,秦朝确立,明清强化。下列关于官吏选拔制度,表述错误的是

A. 秦汉时官吏由皇帝任免    B.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士族世袭

C. 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    D. 明朝设三司,清设军机处直接控制地方官吏

 

有学者认为,帝王将相可能不怕天不怕地,但怕史官,在乎自己的历史形象。唐代以前,皇帝无权阅读史官对他的记录,史官地位相当特殊。这说明

A. 重视以史为鉴成为历代的传统    B. 青史留名成为制约皇权的力量

C. 儒家伦理对古代帝王形成制约    D. 史官与皇权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请根据下述图片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B. 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

C. 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

D. 反映了秦朝、唐朝、元朝、明朝四朝的中央机构的设置情况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四位皇帝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坐在一起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可是留下了丞相簒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明成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咱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他们的言论

A. 都符合史实    B. 只有明成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

C. 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    D. 都与史实不符

 

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A. 三省制

B. 行省制

C. 内阁制

D. 军机处

 

高一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方面的历史论文,其中论文标题明显错误的是

A. 《浅议商代的政治制度》

B.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 《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得历史影响》

D. 《试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9316/68464) 首页 上一页 39311 39312 39313 39314 39315 39316 39317 39318 39319 39320 3932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