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为纪念某历史人物,《光明日报》曾发表评论:“在全面批判君主专制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社会改革理想……特别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题。”他是

A. 李贽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理学排斥私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来压抑个性,压抑人性。李贽则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对李贽这一思想认识正确的是

A. 宣扬私心为以权谋私者张目

B. 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

C. 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合法性

D. 否定公心以彰显反传统的叛逆精神

 

明清时期徽州妇女贞节牌坊数量惊人,下表是歙县历代受旌表的贞女烈妇。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政府治国严谨

B. 世风每况愈下

C. 儒学地位衰落

D. 理学摧残人性

 

唐代女人喜欢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宋代妇女却只站在重重帏帘之后,掀起一角向外悄悄张望一下。唐代妇女可以和男人一样,大呼大叫地参加集体体育运动,宋代妇女却裹起了三寸金莲,讲究起行不动裙,笑不露齿。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 宋代的观念趋于封闭和保守

B. 程朱理学的盛行

C. 君主专制集权制度的强化

D. 男女平等的社会关系被破坏

 

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主张“破心中贼”,两者相同的本质意图是

A. 否定佛教、道教的教义

B. 将儒家学说发扬光大

C. 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D.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儒家学说提倡“为仁由己”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这强调的是

①人人都可以达到“仁”的境界

②知识、美、善的修养都要靠“己”

③由个体到群体去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④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著名元曲《西厢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女主莺莺已经许配给了他人,但是她与张生相爱,并且不顾老夫人反对,私下幽会。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终老夫人同意婚事,有情人终成眷属。《西厢记》的流行说明了

A. 元代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

B. 人们对婚姻家庭制度的不满

C. 元代商品经济的空前发达

D. 人们对摆脱理学束缚的渴望

 

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

A. 特别注重提升人的个人修养

B. 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

C. 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

D. 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曾有“‘边缘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等种种形象,其中神化僵化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

A. 汉朝和隋唐时期

B. 汉朝和宋明时期

C. 隋唐和宋明时期

D. 隋唐和晚清时期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 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 正统的孔孟学说

C. 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 儒家学说与权术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9314/68464) 首页 上一页 39309 39310 39311 39312 39313 39314 39315 39316 39317 39318 3931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