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赵翼认为:“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帅皆有儒者气象。”出现“儒者气象”的原因是 A. 孔子“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思想的影响 B.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思想的作用 C. 荀子“制天命而用之”观点的启蒙 D. 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结果
|
|
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是因为 A. 儒学已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B. 士人政府的确立 C. “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 D. 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
|
|
先秦儒家在社会道德伦理层面强调的父子关系应是“父慈子孝”;但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成了一种法定义务。这种变化 A. 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 B. 体现了道家休养生息政策 C. 反映了家庭伦理关系的紧张 D. 使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
|
|
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前124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弟子员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公元146年)时,太学已多至三万人。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 A. 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 B. 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C. 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 D. 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
|
|
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 B. 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C. 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 D. 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
|
|
阅读表格,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A. 教育思想 B. 农本思想 C. “民本思想” D. 重农抑商
|
|
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 A. 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B. 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 C. 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 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
|
|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 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 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C. 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 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有成。”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
|
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 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 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 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 ,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上述论述分别是指 A.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B. 法家、儒家、道家、墨家 C.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D. 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