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判断人物A和人物B分别是谁?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政治、思想产生什么影响? (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概括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4)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
|
|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 楚辞、汉赋、唐诗 B. 楚辞、唐诗、宋词 C. 唐诗、宋词、楚辞 D. 唐诗、宋词、元曲
|
|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A. 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 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 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 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
|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A. 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 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 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 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
|
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反映了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②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③城市经济的繁荣 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
明代重要的戏曲作者,大都拥有进士科名,而话本小说的作者或编著者中,却少有举人、进士。出现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高雅与通俗文艺的不同价值取向 B. 士人与市民的不同文化观念 C. 戏曲与话本小说的不同消费方式 D. 江南与北方的不同区域特征
|
|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民间艺术。明清时期,民间年画的普遍题材是,把普度众生的观世音、以忠义著称的名将关羽和玄坛真君财神赵公明呈现在一个画面上。这反映的历史文化现象是( ) A.儒家至尊的地位被打破 B.佛教开始在中国本土化 C.儒释道三教本同根同源 D.三教合流在民俗中映现
|
|
“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亦步,马亦步,步行亦步,三五步四海五湖”。这说的是 A. 浪漫主义的灵动风格 B. 中国书画的写意特征 C. 现实主义的典型塑造 D. 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
|
|
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A. 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B. 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 C. 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D. 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
|
|
同学们发现古装影视剧中经常出现了一些不符合史实的穿帮镜头。下列情景剧中属于穿帮镜头的是 ①战国时期的秦国将军子岸说“纸是包不住火的” ②汉惠帝刘盈带皇后嫣儿在院中放烟花 ③乾隆皇帝夸奖永琪为小燕子做棉花椅 ④年迈的康熙皇帝兴高采烈地点看京剧名段《斩马谡》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