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使这位诗人感到愤懑的历史事件是 A. 火烧圆明园 B. 清政府割让台湾 C. 八国联军侵华 D. 鸦片战争
|
|
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一内容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
|
近代列强在中国获取收益的过程中,《马关条约》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A. 割地方面 B. 赔款方面 C. 通商方面 D. 投资方面
|
|
1906年美国人安德鲁发表文章时说:“文明国家在与清国签署条约时,表达了要保留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的愿望”。西方列强这一愿望的实现是通过 A. 中英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
清朝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其中“改土归流”是指 A. 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理 B. 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纳入清朝版图 C. 少数民族事务归属理藩院掌管 D. 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统治
|
|
“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 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 B. 汉武帝设刺史,监察地方 C.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 D. 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
|
|
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以下四篇研究性学习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 《以宗法制为例浅议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B.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 《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 《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
|
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这一变化表明 A. 皇权日益加强 B. 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 C. 皇权代替相权 D. 皇权与相权协调
|
|
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下列 A. 汉代的尚书令 B. 唐代的门下省长官 C. 明代的内阁首辅 D. 清代的议政王大臣
|
|
“省”这一行政建制在中国古代各时期有不同的职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隋唐的三省又称“计相”,总管国家政权 B. 宋朝的三省长官权力进一步加大 C. 元朝以行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 D. 元后基本上沿袭秦朝的郡县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