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说:“秦代之中央政府,较之西周武王成王时,其统一性,已远为进步。”其“进步”主要表现在 A. 实行分封制 B. 实行郡县制 C. 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D. 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更号曰“皇帝”
|
|
2015年中国百家姓排名前十的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姓氏作为血缘河流的主要标志,朔流而上,往往可以追寻到自己的根祖,追访到自己的故乡。回顾历史,远古姓与氏不同,姓从原始村落或部族名称而来,氏是同姓氏族散居产生的符号。氏以别贵贱,姓以别婚姻。春秋至秦朝,氏与姓已难分辨。造成姓氏不分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平等意识的形成 B. 长期战乱打破民族地域界限 C. 宗法观念随社会变迁而消亡 D. 贵族政治的逐渐没落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二法国在大革命后的近一个世纪内,君主制与共和制的斗争此起彼伏,国家政体变动频繁。1870年9月4日,巴黎人民通过革命推翻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但共和制仍然前途未卜。当时国民议会中派别林立,有君主派、温和共和派、激进共和派、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等,各派之间展开错综复杂的斗争。1875年1月30日国民议会以353票对352票确定了选举共和国总统的方法,意味着确认了共和制。随后,主张君主制的议员越来越多地转而支持共和制,并且君主派已是资产者的派别。国民议会通过了5部宪法性法律,合称为第三共和国宪法或1875年宪法。 ——摘编自郭华榕《法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法国1875年宪法得以通过的原因。 (3)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选自哪两部文献?它们对君主和议会关系的规定有何不同? (4)依据以上材料指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是什么?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 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约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务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邦,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灵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度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
|
1908年底,德意志帝国议会议员提出议案,要求皇帝的宣战权必须得到议会的赞同。这一议案没有获得通过,但帝国议会获得了在质询宰相时通过多数决议确定国会意见的权力,还可以宣布对宰相不信任。这表明当时德意志帝国议会 A. 剥夺皇帝的行政大权 B. 政治作用得到增强 C. 最终获取了立法大权 D. 可以提名宰相人选
|
|
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但关于财政法案应先在众议院提出并通过。此规定的意义在于 A. 消灭了法国的保守势力 B. 摒弃了传统封建财政制度 C. 平民可直选法国的议员 D. 体现立法机构内相互制约
|
|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 A. 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 B. 不具有普适性 C.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 具有借鉴意义
|
|
美国国会有权规定并征收税金、捐税、关税和其他赋税,用以偿付国债并为合众国的共同防御和全民福利提供经费。从材料可看出 A. 美国国会拥有立法权和执法权 B. 宪法注意维护公民的财产权利 C. 美国公民的财产权不可被没收 D. 美国的征税权力归国会所有
|
|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两院议员除犯叛国罪、重罪以及扰乱治安罪外,在出席各院会议及往返各院途中,有不受逮捕之特权。”制定这一条款的目的是 A. 保护立法权力免于外界干预 B. 统计共和党、民主党的党员人数 C. 控制美国参众两院议员的犯罪行为 D. 推行针对议员的政治特权优待政策
|
|
1689年2月,英国议会申明詹姆士于1688年12月11日逃离伦敦时就已经自动放弃王位,因此目前王位空缺,议会召开会议决定立詹姆士的女儿玛丽为女王。该会议主要的影响是 A. 英国政党制度开始形成 B. 改变了国王的权力来源 C. 责任内阁政治制度建立 D. 处死了英国的封建君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