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下面图一到图二两则史料的变化可直接用来论证

A. 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 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 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D. 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右图为春秋时期铸造的牛尊,许多历史学家以它来证明春秋时期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在观察此器时,必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

A. 牛尊的制作材料上

B. 牛尊的腿上

C. 牛尊的鼻子上

D. 牛尊的背部

 

《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籍田礼亲蚕礼。这表明(    )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以民为本

 

谚语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能反映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

A.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B. 黄牛过河各顾各

C. 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D. 小满芝麻芒种谷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这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特征是

A. 刀耕火种

B. 男耕女织

C. 重农轻商

D. 精耕细作

 

下图中,标志中国古代耕田农具已相当完善并为后世所沿用的是

A.

B.

C.

D.

 

史料记载:“所种之地,唯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 铁犁牛耕

B. 曲柄锄耕

C. “刀耕火种”

D. 铁铧犁耕

 

中国是农业古国,每年立春日,都十分重视“鞭牛迎春”这一传统活动,唱词为“一鞭曰风调雨顺,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万岁春”。这一现象与我国古代哪一耕作方式有关

A. 石器锄耕

B. 刀耕火种

C. 铁犁牛耕

D. 千耦其耘

 

北魏至唐代前期持续实行均田制,保护自耕农经济,但最终失败。中唐以后统治阶级没有再进行类似的土地制度调整。这种现象说明

A. 中后唐土地兼并现象已明显减少

B. 土地制度的重大调整须因时而变

C. 封建社会无力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D. 封建统治者都注意抑制土地兼并

 

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据此可知,李悝主张(   

A.精耕细作      B.奖励耕织       C.土地私有       D.重农抑商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8667/68464) 首页 上一页 28662 28663 28664 28665 28666 28667 28668 28669 28670 28671 2867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