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过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材料表明清朝政治形态的特点是

A. 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

B. 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

C. 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

D. 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了中央官署

 

《唐摭言》记载:贞观初,放榜日,上(按:指唐太宗)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侍臣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彀,即弓弩射程所及的范围,后世比喻为圈套、陷阱。结合所学知识,对这段史料的正确解读应是

A.科举制度作为选官制度是对人才的残酷扼杀

B.科举制度自始至终是统治者设计的政治陷阱

C.科举制度较为合理地选拔出国家所需的人才

D.科举制度造成了天下英雄豪杰的市侩与愚昧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 秦、唐、元

B. 汉、宋、明

C. 秦、元、清

D. 秦、唐、明

 

白居易诗《朱陈村》中“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的现象,反映了

A. 远古时期的采集生产方式    B. 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生产方式

C. 自给自足的个体农耕方式    D. 古代耕作技术的落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入世是指步入社会和投身社会。

著名教授樊和平先生认为,人生的安身立命,需要一种良好的人文素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血缘、情理、入世”三大基本要素,构成传统文化与现代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学,无不体现着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中国古代士人都是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下成长起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大多数古代士人共同的人生目标,而“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互补的人生价值取向则是他们共同的心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成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古代士人的人生哲学。

——摘编自刘恒山《儒家入世精神及现代价值》等

解读材料,围绕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思想文化史的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影响广泛而深远。对官员服饰有明确的规定,据《明史·舆服志》载“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

材料二 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表(部分)

品序

文官

武官

带饰

仙鹤

狮子

锦鸡

狮子

花犀

孔雀

虎豹

金钑花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请回答:

(1)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君和臣、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

  材料二    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农村养老的路径就只能是倾向家庭供养。从农民自身的角度来看,要想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就必须要有“所依、所养”的基础,生儿养老,这就是传统社会“生男生女不一样”“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的思想根源。传统社会以“孔孟仁政”治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公德深入人心,家庭子女如不孝将受到舆论压力,而孝顺有加者可受到乡亲称赞和社会肯定,汉朝就可以通过“举孝廉”得到官职。但是家庭作为基本经济单元,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生产力低下的情况,在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面前没有足够的应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庭邻里的互助。

  材料三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者,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制度之间的关系。

(2)材料二体现了小农经济条件下我国家庭的哪些特点?

(3)材料三中《桃花源记》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据此说明文学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题文)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由此可见,魏晋玄学

A. 注重调和儒道促使儒道兼容

B. 融合儒佛道三教体现三位一体

C. 坚持儒家名教强调儒家正统

D. 鼓吹“天理”宣传存天理灭人欲

 

司马睿(晋元帝)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这说明当时

A. 外戚独揽国家大权

B. 门阀政治影响政局

C. 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D. 国家处于四分五裂

 

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

文献

文字记录

《史记·秦始皇本记》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御史)

《汉旧仪》

惠帝三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

《通典》

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汉书·百官公卿表》

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

B. 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

C. 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

D. 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8670/68464) 首页 上一页 28665 28666 28667 28668 28669 28670 28671 28672 28673 28674 2867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