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土地兼并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B. 宋代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不景气状况

C. 土地兼并顺应了时代要求,带来了宋代的长治久安

D. 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七八十万两(白银),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

②丝绸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货物

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非常兴盛

④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朝贡贸易体系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有的学者认为,传统中国的市场不可谓不发达,城市的规模也曾居世界之首,但是市场的性质受制于消费的性质及其社会效应。古代中国的消费结构中,国家军费、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人口消费。由此可以得出

A. 国家体制制约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

B. 中国古代城市规模居世界首位

C. 中国古代手工生产是落后的

D.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

 

“从中国经济史来看,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制度与材料中“干预”的观点相符合的是

A. 闭关锁国

B. 朝贡贸易

C. 市坊制度

D. 官营专卖

 

明清史研究专家黄冕堂先生在《明史管见》中记录了明朝中后期勋戚占地情况,如下面表格所示。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 土地兼并之风越来越疯狂

B. 国家授予勋戚大量良田

C. 封建社会实施土地私有制

D. 豪强地主拥有强权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平定台湾后,“诏沿海迁民归复田里”;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由于南洋的吕宋(今菲律宾),是“西洋国(西班牙)和红毛国(荷兰)泊船之所,藏匿盗贼甚多”,再次颁布出海禁令。以上材料主要反映

A. 清朝的政策与当时西方的工业文明格格不入

B. 康熙皇帝已经察觉西班牙和荷兰殖民主义者的海盗行径

C. 清朝前期根据形势,海上贸易“时禁时不禁”

D. 处理民族关系是康熙实施海禁政策的出发点

 

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买卖”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 井田制瓦解

B. 分封制恢复

C. 均田制受到破坏

D. “市”突破空间限制

 

以下观点中,与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不相符合的有①“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②“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山泽资源)不出则财匮少”③“待农而食之,虞(山泽资源)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④“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唐后期至宋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南宋叶适记载说:“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材料主要反映了

A. 宋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 农民之间土地买卖频繁

C. 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

D. 政府维护地权流转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迎往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请回答:

(1)材料二体现的历史现象与铁农具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请指出它们的内在联系。

(2)依据材料,分析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依据材料,指出在中国封建社会影响小农经济存在的因素。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8666/68464) 首页 上一页 28661 28662 28663 28664 28665 28666 28667 28668 28669 28670 2867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