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是: A. 马德拉 B. 伦敦 C. 阿姆斯特丹 D. 马六甲
|
|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下列观点与此观点相近的是 A. “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B. “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 C.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D.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
|
|
1919年5月,北京大学等13所院校3000余名学生在天安门集会。会上宣读了罗家伦起草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导致这一事件的直接因素是 A. “一战”期间欧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 B.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C. 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D. 北洋军阀政府出卖国家主权
|
|
“变制度易,变社会难”,使陈独秀形成这一认识的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清末新政 D. 辛亥革命
|
|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说明 A. 联邦政府与地方各州是上下级关系 B. 美国形成了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C. 联邦政府成为地方各州的中央政府 D. 地方各州失去自治权不能保持独立
|
|
“省”作为我国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沿用至今,它最初设立于 A. 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
|
历史图片蕴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 1 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图 2 反映的这项发明对世界各地的联系有怎样的作用? (2)图 3 和图 4 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图 4 表明当时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处于什么地位?分析其主要原因。 (3)有人说 19 世纪的世界是逐渐连成一个整体的世界。请选择上述图片中的两幅说明其对整 体世界形成的重要作用。
|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 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材料二
——《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么?》 材料三 要把政权的强弱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兴衰区分开来。明朝政权衰败的时候,恰恰是 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候。我概括明朝到清朝这个大变革有两句话,叫做 明朝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清朝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经济模式有何特点。 (2)从材料二图中可得到哪些信息?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 征。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明朝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在经济上的表现。“清朝在 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的主导因素有哪些?
|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和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和方式者,皆为非法。 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 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并须出席的参议员中叁分之二的人赞 成;总统应提出人选,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
的法官,以及一切其他在本宪法中未经明定、但以后将依法律的规定而设置之合众国官员。 材料三: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领导权属于皇帝领导的帝国宰相。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请回答: (1)指出三则材料分别体现的代议制形式。 (2)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原则,结合材料进行说明。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评价三国国家元首的地位。
|
|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之后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下列关于世界市场 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B. 它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它使世界紧密地联系为一个整体 D. 它对亚非拉国家有害无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