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下图为近代日本发动的黄海大战的图片。此战的直接影响是

A. 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B. 中国的海军几乎全军覆没

C. 日本在北京至山海关驻兵

D. 日本控制了该海域制海权

 

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载:“他们于1855年4月第三次攻取武汉,并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困在江西境内。整个长江流域都落入了革命军之手,命运真是太照顾他们了。”材料评述的是

A. 太平军西征

B. 英法联军侵华

C. 武昌起义

D. 国民革命军北伐

 

《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为此

A. 秦始皇设立丞相,帮助自己处理政事

B.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C. 唐太宗分割相权,保证皇权的独尊

D.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设立内阁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国家统一、民族融合,青瓷白瓷闻名于世,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 西汉

B. 东汉

C. 唐朝

D. 北宋

 

下列图示的工具或技术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实践中不断创制和应用的,其中出现时间最晚的是

A. 耧车

B. 筒车

C. 犁耕法

D. 翻车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有“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风骚”原为文学的代名词,是指古代中国文学中的

A. 唐诗和宋词

B. 《诗经》和楚辞

C. 楚辞和汉赋

D. 《诗经》和元曲

 

秦汉时期是中国大一统国家格局的形成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下列叙述属于这一时期变化的是

A. 通过分科考试选官的制度正式形成

B. 铁犁牛耕逐渐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 雕版印刷开始进入“黄金时代”

D. 政府对市场交易的管理逐渐松弛

 

宗法制度有利于稳定西周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对西周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它

A. 缓和了西周的社会矛盾,维护了贵族特权

B. 保证了周天子的权威,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C.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并被历代王朝继承

D. 有助于解决权力、财产继承等方面的矛盾

 

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吏二千石子弟,选郎吏又以富訾,未必贤也……今则不然。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是以廉耻贸乱,贤不肖混淆,未得其真。臣愚以为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且以观大臣之能;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夫如是,诸吏二千石皆尽心于求贤,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

——摘编自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二 今一国之士多者千数,或流徙异邦,或取给殊方,面犹不识,况尽其才力。而中正知与不知,其当品状,采誉于台府,纳毁于流言。任己则有不识之蔽,听受则有彼此之偏。所知者以爱憎夺其平,所不知者以人事乱其度;既无乡老纪行之誉,又非朝廷考绩之课;遂使进官之人,弃近求远,背本逐末。位以求成,不由行立,品不校功,党誉虚妄。损政制道五也。

——摘编自《晋书》

材料三 科举考试成为了把各种信仰、种族、观念、家庭背景、经济利益不同的人与国家政治取向联结在一起的纽带,成了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整合社会各种力量的粘合剂。庞大的中国拥有如此众多的民族和各种利益不同的集团、人群,不但没有向西欧那样分裂成众多小国而是不断走向统一,科举考试制度的凝聚作用不可忽视。

——摘编自杨光《科举考试拯救了中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初官僚存在的问题并概括汉代对举荐人赏罚的标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制度存在的弊端。

(3)结合材料三说明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变化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度的积极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在地方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互不统属。这虽是强化中央集权之举,但事权不一,不利于弹压地方。于是出现了巡抚、总督的设置,以节制三司,统一协调地方权力,消除效率迟缓之弊。明代,地方上先后设立巡抚30余处,总督10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在清政府致力于实行立宪政体之后,它处理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行政制度的改革。在义和团事件之后不久,政府已经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整饬吏治和改组过时的官僚机构。但是这种努力遇到了很多困难。造成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和官僚制度落后过时的原因被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存在着“捐纳”制度,特别是卖官鬻爵。以前当政府需要额外收入时,它就临时求助于卖官鬻爵的办法,但是自从太平军战争以后,这个制度就成了一项长期措施。结果官场中有很多人是以金钱或军功获得他们的官职的。人们认为这种做法造成了大量的贪污腐化。此外,有很多官署几乎没有职守。在中国,子女们被认为应遵循由父母规定的成例行事,因此,由历代皇帝设立的衙署即使在时移世易和需要改组时,仍然被保持了下来。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行政制度改革与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目的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8650/68464) 首页 上一页 28645 28646 28647 28648 28649 28650 28651 28652 28653 28654 2865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