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1907年8月26日《时报》刊登了漫画《中国现形记》,漫画揭露的“中国现形”是(注:图中器具:坛、提勺、漏斗、壶)

A. 清廷成为洋人朝廷

B. 政府统治岌岌可危

C. 清末新政收效甚微

D. 官府搜刮民脂民膏

 

(题文)近代某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后,大清举国哗然。不久,清帝下《罪己诏》:“去岁与倭国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对此条约认识正确的是

A. 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B. 首开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

C.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是中国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条约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中间跨越50余年,中国社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真正的变化是从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开始的。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依据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

A. 开始对军队进行西式改革

B.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的成效

C. 实业救国已成为主要思潮

D. 上层建筑变革提上历史日程

 

1860年,外国公使驻京。恭亲王奕䜣请设“总理各国亊务衙门”,咸丰帝只同意设“总理各国通商亊务衙门”,但奕䜣认为如此洋人“饶舌必多”,奏请去掉“通商”二字。这表明

A. 公使进京有碍清廷内政

B. 对外通商尚未达成共识

C. 筹备洋务引发朝野纷争

D. 国际交往理念亟需改变

 

曾国藩指出:“咸丰九年,洋人来换和约,僧忠亲王诱而击沉其船,天下称快;十年,夷人复至”,“京师不守,几丧天下”。这次“换约”事件:

A. 使列强侵华逐步深入中国内地

B. 推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 导致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D. 促使清政府允许外企合法化

 

1834年,在与英国首任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有关往来文书、通商等问题的交涉中,两广总督卢坤得出这样的认识,“该夷船止有两只,所持铜炮之利,可以及远摧坚……且该夷素性凶狡,向来持其船坚炮利,蚕食诸夷,一旦创之太甚,必不甘心,以后势必狡焉思逞”。这表明卢坤

A. 对西方的认识停留在表象层面

B. 已经摆脱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

C. 夸大战争威胁为妥协制造借口

D. 认识到中英差距产生防范心理

 

鸦片战争后,中国不仅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更严重的是列强在中国取得一系列特权,打破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借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这主要表明

A. 清朝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

B. 海关管理权落入英国人的手中

C. 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危机

D. 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明清总督是兼管两省或三省事务的高级地方官,“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其意图是

A. 扩大地方的权力    B. 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C. 整饬地方的吏治    D. 协调地方和中央关系

 

康雍乾三朝平定西北等边疆叛乱后,不仅遵循汉族军礼,告成于太庙和祖陵,还立告成碑于太学之中,全国各地文庙纷纷仿效。到了乾隆年间,类似的造碑运动达到了高潮。这使得清代(  )

A. 民间叛乱日趋沉寂    B. 文人竞相从军建功立业

C. 传统礼仪革故鼎新    D. 大一统意识进一步发展

 

清朝军机大臣的职责是:“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以下关于军机大臣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军机大臣的职责表明皇权的强化    B. 军机大臣实质是皇帝的机要秘书

C. 军机大臣承旨办理机务出纳皇命    D. 军机大臣从此无权参与军国大政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8651/68464) 首页 上一页 28646 28647 28648 28649 28650 28651 28652 28653 28654 28655 28656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