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主张先解决军事路线,只批判临时中央在军事路线上的错误,没有提政治上的错误,相反还在决议中对这个时期的政治路线,说了几句肯定的话。其主要目的是 A. 维护中共政治路线的严肃性 B. 彻底粉碎“左”倾机会主义 C. 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的分歧 D. 最大限度地避免党内的分裂
|
|
八七会议通过的《最近职工运动议决案》指出:“工人阶级应该时刻准备能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以乡村农民之胜利为依据,推翻反革命政权,而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城市政府”。材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 A. 确定了土地革命的方针 B. 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 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影响 D. 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
梁启超曾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梁启超所说的“意义”是指 A. 政治制度的变革 B. 民族观念的发展 C. 中央集权的强化 D. 民主观念的萌生
|
|
下表是武昌起义后独立各省最高军政长官来源统计表,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 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 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 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 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
|||||||||||||||
徐中约在评价甲午战争时指出:“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战争压根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从中可知 A.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腐朽 B. 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 C. 中国民族主义意识严重缺失 D. 中国主要军事将领妥协退让
|
|
有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民众最具吸引力的是 A. 平均分配土地 B. 产品上交国库 C. 建立民主政治 D. 兴办学校教育
|
|
《南京条约》申明:“美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巨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剖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后来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平行之礼”的提出,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影响为 A. 推动向西方学习思潮出现 B. 推动传统礼仪制度的进步 C. 传播资产阶级的平等观念 D. 冲击夷夏之防的社会观念
|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在讨论制定宪法时,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曾希望自己能称为“德国皇帝”,但却遭到巴伐利亚国王为首的很多国王的反对,因为它意味着正式承认普鲁士国王居于帝国内其他国王之上,最后威廉一世只得接受“德意志皇帝”的称号。这说明德意志帝国 A. 实行联邦制原则 B. 国家统一尚未完成 C. 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D. 皇帝权力受到限制
|
|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总统马歇尔˙麦克马洪企图将他不喜欢、但得到议会支持的一位总理解除职务,他的打算落空后,进而试图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可法国人对拿破仑三世的独裁记忆犹新,结果是总统、内阁和议会的责任在1877年进一步澄清。史学家普遍认为这 A. 使总统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B. 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C. 延续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 D. 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
|
据统计 1789—1998 年,遭美国国会众议院弹劾、参议院审判的文职官员共有16人,其中总统2人,内阁部长1人,参议员1人以及法官12人。其中有7人( 全部是法官) 被审判定罪并被免去公职。对以上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不利于维护司法的独立性 B.违背法官终身任职的规定 C.体现国会弹劾权的威慑力 D.体现权力相互制约的原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