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时的宗旨强调:北约在坚持“集体防御”职能的同时,基于在“民主、人权、法治方面的共同价值观”,将“为保证欧洲公正持久的和平秩序而奋斗”,致力于建立一个完整、自由、统一的欧洲。这一宗旨 A. 确保了欧洲的持久和平 B. 加强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 C. 推动了欧洲走向一体化 D. 缓和了欧洲各国之间矛盾
|
|
俄国十月革命后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把地主的田庄及一切皇室、修道院、教堂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庄园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这一措施 A. 使俄国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 B. 推动了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C. 促进苏俄工业化的迅速开展 D. 建立起农民土地所有制度
|
|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工人阶级必须用巴黎公社式的革命政权来代替它。”这说明巴黎公社的基本经验是 A. 坚持民主与自由原则 B. 坚持暴力革命学说 C.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 贯彻人人平等原则
|
|
邓小平曾说,80年代国际上可以说是非常动荡充满危机的年代,但“我们有信心,如果反霸权主义搞得好,可以延缓战争的爆发,争取更长一点的和平,这是可能的。我们也正是这样努力的。不仅世界人民,我们自己也确确实实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实现四个现代化”。上述讲话反映中国外交的任务是 A.为现代化建设争取和平环境 B.延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C.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 D.联合第三世界反对霸权主义
|
|
印度领导人曾指出:每个国家都应该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向他国学习而不是被别国强加,这需要一种新思路,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好提供了这种思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让各国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并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发生作用。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 解决了各国之间的矛盾争端 B. 是普遍遵守的国际关系准则 C. 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D. 消除了各国意识形态的差异
|
|
1979年初,邓小平在访美的一次演讲中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种态度( ) A.基于两岸经济的合作关系不断加强 B.有利于中美两国的关系实现正常化 C.标志着“一国两制”方针正式确立 D.体现了“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
|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相继出台了《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 A. 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B. 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 C. 我国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D. 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
|
|
有人这样描述他们当时的结婚证:除了双方姓名、年龄外,正中央是毛主席像,下面写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几个大字。这体现出 A. 婚姻受阶级斗争的影响 B. 国家政治决定婚姻 C. 意识形态制约人们的生活 D. 个人崇拜已影响人们的生活
|
|
1949年11月,毛泽东在给华中局等单位的电报中指出.“你们必须将这种市的县的各界人民代表看成是团结各界人民,动员群众完成剿匪反霸,恢复与发展生产,恢复与发展文化教育直至完成土地改革的极重要的工具”。这反映出新中国初期 A. 政治协商成为统战的重要方式 B. 民主政策深得民心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初步形成 D. 中央允许地方自治
|
|
有学者指出,抗战时期华北日军进攻除根据其战略方针外,一般是在春冬两季和夏初秋尾的时候,此时的华北河水消落,干涸结冰,植物未长茂,与此相反,夏秋两季是八路军作战的活跃期。材料反映( ) A. 八路军没有与日军正面作战的能力 B. 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抗战路线 C. 日军的时机选择便于发挥武器优势 D. 实力悬殊决定双方战术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