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和罗马法》中指出:“被继承人死亡时,从家长权或夫权下解放出来的子女和妻子等,他们可以直接继承死者的遗产。”对这一表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罗马法掺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B. 罗马法保护公民对私有财产的所有权 C. 罗马法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D. 罗马法涉及家庭关系和财产继承等内容
|
|
1962年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支持实行包产到户等多种农业生产责任制。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 增强小农经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 克服“大跃进”运动的弊端 C. 克服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弊端 D. 克服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
|
|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召开之时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B. 一届人大即将召开 C. 《论十大关系》发表 D. “双百”方针开始实行
|
|
历史学家张鸣在《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中说:“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还存在一种‘另类’乡村政权……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他们理解的苏维埃,就是共产党的政府和‘埃(我——湘赣边界方言)政府’”。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 农民阶级对苏维埃政权的性质认识有误 B. 苏维埃政权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C. 苏维埃运动走出了中国化的道路 D. 苏维埃运动在农村的开展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
|
|
恭亲王认为“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言语文字,方不受欺蒙。”1863年后,京师同文馆、上海方言馆和广州方言馆桕继成立。以上的主张及做法 A. 对外妥协退让损害国家利益 B. 为工业化提供了技术人才 C. 抵制外国入侵收回国家权益 D. 推动了教育转型与近代化
|
|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说:“犁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以下各项属于《明夷待访录》一书中议论的是 A.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B.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C. 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D.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
|
《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A. 由西域传入 B. 属水力灌溉工具 C. 在东汉时普遍使用 D. 在当时的江南地区广泛使用
|
|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道:“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也是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出游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 A. 农耕经济的落后 B. 西方国家的侵略 C. 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D. 沉重的人口压力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1年底,列宁说:“粮食税减轻了全体农民的负担,这是用不着证明的。问题不在于拿农民多少粮食,而是在于实行粮食税以后,农民觉得心里更有数了,经营的兴趣也提高了,实行了粮食税,勤劳的农民在提高生产力方面是大有可为的。” ——《列宁全集》第二版第2卷第340页 材料二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组织大生产,目的是加速生产力的发展,更有效地同小资产阶级作斗争。除了国家资本主义以外,还出现了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有利于工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沟通城乡经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消费品的需求。 ——《新编苏联史》第110~112页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当时苏俄实行什么政策?该政策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实施的? (2)根据材料二,说说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并解释当时苏俄实行这种政策是否改变了社会性质。
|
|
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通过如下决议:“最主要的任务是……在社会主义国营工业的领导下依靠合作社将日益众多的农户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轨道。”这表明苏联将 ( )。 A.与美国展开经济战 B.进行农业集体化 C.增加国营企业自主权 D.实行实物分配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