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曾这样说道,“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地地道道的大傻瓜”。列宁的意图是 ①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 ③要求共产党人学会经商 ④推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党政机关等社会集团消费额年均约为42.3亿元,而1958-1960年分别猛增至约56.0亿元、68.5亿元和81.8亿元。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中共中央关于大力紧缩社会集团购买力的指示》。这主要是为了防止 A. 国家财政枯竭 B. 人民群众生活困难 C. 市场供应不足加剧 D. 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某次重要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该会议召开地点位于下列哪一区域
A. B. C. D.
|
|
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称都察院拒收其上书。但现代学者通过研究清朝军机处档案,发现在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反对签订《马关条约》的上书共计15件。对此认识合理的是 A. 口述史料的可信度低于文献史料 B. 历史事实的重构主要靠当事人的回忆 C. 史料辨析应考虑多种相关因素 D. 结合不同类型史料即可复原历史
|
|
1215年6月15日,安茹王朝屡战屡败的国王约翰与25位贵族代表举行谈判,签署了著名的《自由大宪章》,从此英国确立“王在议会”和“王在法下”的原则。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她远在外国的侄孙詹姆士一世继位,詹姆士对英格兰一无所知,坚持“君权神授”,王权逐步凌驾于议会之上。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这表明,光荣革命 A. 对英格兰的政治传统有所捍卫 B. 结束了英国君主制的历史进程 C. 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 使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
|
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当时一些欧洲人把武夷茶称为“中国茶”。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A.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C. 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D. 商业革命不断发展
|
|||||||||
古代典籍《尚书》记载:“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经,法律规定)”。《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由此可见,两则材料都 A. 反映了重罪轻判的理念 B. 违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C. 表明了法律的宽松灵活 D. 体现了一定的理性色彩
|
|
康熙六十一年,帝下诏礼部“朕闻暹罗国米甚丰足,价亦甚贱,若于福建、广东和宁波三处各运米十万石,来此贸易,于地方有益,前来不必收税”。乾隆八年该措施成为常例。说明 A. 闭关锁国政策名存实亡 B. 对外贸易注重满足民生需求 C. 重农抑商政策根深蒂固 D. 清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
|
下图为1974年在西安郊区出土的我国古代印刷品实物——梵文《陀罗尼经咒》。其出现不会早于 A. 隋唐 B. 两宋 C. 元代 D. 明清
|
|
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古希腊克利斯提尼改革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两者体现的共同趋势是 A. 国家走向统一 B. 贵族政治走向瓦解 C. 权力趋向集中 D. 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