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古代典籍《尚书》记载:“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经,法律规定)”。《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由此可见,两则材料都

A. 反映了重罪轻判的理念

B. 违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C. 表明了法律的宽松灵活

D. 体现了一定的理性色彩

 

康熙六十一年,帝下诏礼部“朕闻暹罗国米甚丰足,价亦甚贱,若于福建、广东和宁波三处各运米十万石,来此贸易,于地方有益,前来不必收税”。乾隆八年该措施成为常例。说明

A. 闭关锁国政策名存实亡

B. 对外贸易注重满足民生需求

C. 重农抑商政策根深蒂固

D. 清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下图为1974年在西安郊区出土的我国古代印刷品实物——梵文《陀罗尼经咒》。其出现不会早于

A. 隋唐

B. 两宋

C. 元代

D. 明清

 

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古希腊克利斯提尼改革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两者体现的共同趋势是

A. 国家走向统一

B. 贵族政治走向瓦解

C. 权力趋向集中

D. 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中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08年7月17日,在袁世凯的影响下清廷发出谕旨,命唐绍仪出使美国,名义是为减收庚子赔款一事向美国致谢。1908年11月20日中午,唐绍仪抵达华盛顿,他多方面接触美国的朝野人士,希望借助经济目的达到政治目的——与美国建立某种亲密关系以加强清政府在对抗日本扩张中的地位。12月2日,唐绍仪与罗斯福进行了礼仪性的会见,罗斯福本人不太倾向于与中国政府交往过密。随着袁世凯在北京的倒台,1909年1月,外务部致电唐绍仪,要其迅速结束访美,由欧洲回国。他的突然离去才令美国人深感不安,他们开始怀疑,由于他们一直婉拒唐绍仪是否错过了一次扩张美国利益的重要机会。

——摘编自李恩涵《唐绍仪与晚清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绍仪出使美国外交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唐绍仪出使美国的外交活动。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简单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武帝元朔五年创建太学。太学的创建,采用了公孙制订的具体方案。公孙弘拟议,第一,建立博士弟子员制度、确定博士为朝廷教授弟子以完善政教的责任;第二,规定博士官置弟子50人;第三,博士弟子得以免除徭役和赋税;第四,博士弟子的选送,一是由太常直接选补,二是由地方官选补;第五,太学管理,一年要进行一次考试;第六,考试成绩中上等的太学生可以任官,成绩劣次,无法深造以及不能勤奋学习者,令其退学。

太学生的数量,汉昭帝时增加到100人,汉宣帝时增加到200人,汉元帝时增加到1000人,汉武帝末年,增加到3000人,王莽时代进一步扩建太学,一次就曾经兴造校舍“万区”。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1)据材料概括汉武帝所设太学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所设太学的影响。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茶在英国

时间

概况

1657年

伦敦商人汤吗斯·加韦在咖啡馆焦茶,被认为茶在英国饮用的开始。

1662年

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其陪嫁包括221磅红茶和精美的中国茶具。皇后高雅的品饮表率,引得贵族们争相效仿。

17世纪末

茶的零售价格每磅接近1英镑,这是一个体力劳动者六周的收入。东印度公司进口每磅茶叶的费用为2先令4便士,但伦敦市场上的售价却高达14先令8便士。

1699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做咖啡的生意时被荷兰东印度公司占去先机,英国东印度公司放弃咖啡的贸易,可可在英国受到欢迎。

18世纪初

可可主要供应国牙买加发生自然灾害,使得所有的可可农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英国降低关税,进口茶叶,降低价格卖给消费者。

1727年

大慈善家乔纳斯·汉维发表《有害健康、阻碍工业发展、并使民族贫困化的茶》一文。

1757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进口量猛增,价格明显下降,饮茶逐渐在社会各阶层中得到普及。

18世纪

后半期

约翰·莱特森的做了关于茶的实验系列。如:将相同的牛肉分别置于茶水与清水中,结果清水中的牛肉最先腐坏。

18世纪

80年代

东印度公司每年在茶叶贸易中的获利都在100万英镑以上,占其商业总利润的90%。

1815—

1833年

英国皇家艺术学会设立一个奖项,悬赏给“能在英属地区发展具有中国规模的茶叶种植者与加工者”。

1822年

英国人在印度北部山区偶然发现了漫山遍野的野茶树。

1826年

杰克逊制成第一台揉茶机。

1872年

英国开始在印度设立现代化的茶叶生产基地。

1888年

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

1889年

中国茶在世界市场的份额下降到10%以下。

19世纪末

伦敦商人汤吗斯·加韦在咖啡馆焦茶,被认为茶在英国饮用的开始。

 

——摘编自周重林《茶叶战争》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金融业有显著发展,尤其是典当业日趋发达,当铺遍布全国城市集镇以及农村。有的当铺资本额高达数万两或十几万两。经营典当业的主要是商人,此外还有地主、官僚,甚至政府也投资设当铺,称为“官当”。当铺的业务除放款外,还接受存款,兼营兑换等。明清时期还出现钱庄、银号、票号等新的金融机构。除了民间自办的各种机构外,清政府也设立了官方的金融机构“官银钱号”,从事各项金融业务。清代金融机构还在一些城市设立了同业行会,订立共同规则,协调金融业内部及其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摘编自孔祥毅《明清中国金融革命及其货币商人》

材料二  17世纪晚期以来英国海外争霸战争频繁,军费开支庞大。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来向社会募集资金,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东印度公司等大股份公司的借款,政府往往给这些公司一些垄断的特许经营权。光荣革命后英国股份公司不断涌现,1720年英国股份公司已经多达190家,证券交易异常活跃,伦敦也成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一些商人酝酿成立一家与荷兰机构类似的银行,把政府直接借贷的功能银行化。1694年议会通过了《英格兰银行法》,英国第一家股份制银行成立,成为政府筹集资金的重要来源。到1793年英国全国银行总数达到353家。18世纪中期,英国的近代金融体系初步建立起来。

——摘编自 曹瑞臣《论“金融革命”与18世纪英国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金融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7—18世纪金融革命与明清金融革命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下图是美国1890—1945年的某项经济指标统计示意图,依据所学分析,该示意图最有可能是哪一项数据

A. 农业发展指数

B. 工业发展指数

C. 失业人数指数

D. 黄金储备总量

 

分权原则之所以会在1787年被制宪会议采纳,本就不是为了促进效率,而是为了排除独断权力的行使。”“它的目的不是为了避免权力之间的摩擦,而是想通过不可避免的权力摩擦使国民从专制下解脱出来。这主要说明

A. 分权会影响政府的工作效率

B. 分权会带来各权力之间的摩擦

C. 分权以效率为代价来保障民主

D. 分权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5519/68464) 首页 上一页 25514 25515 25516 25517 25518 25519 25520 25521 25522 25523 25524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