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道:“(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后来朝民主化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公元前594年,各派别一致同意任命梭伦为首席执政官,执掌政权实行改革。”这反映了当时 A. 民主政治的趋势 B. 建立了工农联盟 C. 贵族统治的动摇 D. 民主政治的确立
|
|
20世纪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三个10年:1978-1988年的探索试点阶段;1988-1998年在全国逐步推开和深化阶段;1998年开始实行的住房分配货币化,建立住房保障制度阶段。在我国逐步推开和深化住房改革阶段,采取发展经济的举措有 A.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建立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
某同学在复习毛泽东思想的相关内容时,为了线索清晰,将知识进行了整理。其中解放战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是
A. 《论联合政府》 B.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 《论持久战》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
|||||||||||||||||||
如下图,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于图中阴影部分的内容推测正确的是 A. 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 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 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 都反映了西方思想的中国化
|
|
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受棉花出口的刺激,一些过去不种棉的地区,如江苏华亭县农民“改禾种花”,“江西、浙江、湖北等处,向只专事蚕桑者,今皆种植棉花。”这表明 A. 农业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B. 棉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 C. 封建土地制度受到冲击 D.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
|
重农抑商政策的政治文化核心便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思路,而现代的政治和封建传统政治文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民主的价值规范。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虽然提出了民为国之本,但却从未提及人民自身的政治权利。材料主要表明重农抑商政策 A. 是现代政治和封建传统政治的根本区别 B. 使民主的价值规范缺乏历史的积淀 C. 对我国的现代民主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D. 是古代统治者惯行的基本治国之策
|
|
下表反映的是汉、唐时期不同地区设置的地方机构的数目,该表反映的是
该表反映了 A. 皇帝的个人意志影响到地方行政区划 B. 国家对北方重视程度出现了下降趋势 C. 经济重心的变化影响到地方机构设置 D. 减少地方行政区数量是历史发展趋势
|
|||||||||||||
据成书于西汉中期的《史记》等文献记载,秦二世是靠矫诏篡位当上皇帝的。考古学家在一枚秦代竹简上发现,秦二世称“朕奉遗诏”继位,这一说法得到了记载秦始皇临终遗言的西汉初竹书《赵正书》的印证。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史记》关于秦朝历史的记载不够准确 B.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 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D. 考古发现能弥补历史文献记载的不足
|
|
通过研究不同民族的神话传说,研究者发现古希腊的神族谱系简单而清晰;古代中国的神族谱系则相对复杂而混乱。该差异主要反映了古代东西方 A. 政治制度的巨大差异 B. 中国更重视现实社会 C. 民族文化与传统不同 D. 古希腊历史更加悠久
|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据香港文汇报消息,基辛格说,自从46年前第一次访问中国后,他100多次踏上这片土地,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他说:“中美刚刚建交时,双方基本上都是出于战略考虑今天,我们寻求的不只是安全这个概念,而是共同发展。”据人民网报道,他指出,46年来,中国发生了深刻变革,其中有三大节点。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基辛格指出中美建交“双方基本上都是出于战略考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基辛格所说的“三大节点”的含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