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史学形成之初,历史叙述多涉及公众的记忆,史书的价值只有在城邦的语境中才能得以体现。希罗多德也承认,《历史》需要保存公众的记忆,使人类的丰功伟绩不被遗忘。据此可知古希腊 A. 重视城邦的公共利益 B. 推崇人文主义精神 C. 增强公民的参政意识 D. 忽视历史的真实性
|
|
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的义利观问题上,习近平强调,“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中国外交要做好对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义融利”。材料反映出,在习近平的外交思想中: A. 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B. 始终把正确的义利观放在第一位 C. 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 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
|
1972年3月,田中角荣说:“世界上有三个据点,即柏林墙、朝鲜38度线和古巴,这是东西方的三个接触点。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一言论认为 A. 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日美关系 B. 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 C. 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改变远东冷战态势 D. 维护远东和平可以促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
|
1961年3月,中央正式向全国下发《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第40条规定:“要保 障社员个人所有的一切生活资料,包括房屋、家具、衣被、自行车、缝纫机等,和在银行、信用 社的存款,永远归社员所有,任何人不得侵犯。”此项规定 A. 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 B. 承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C. 扭转了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 D. 有助于克服平均主义
|
|
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 A. 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 B. 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 C. 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 D. 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
|
据统计,1939年仅南京市区就有私塾16所,塾师162人,学生6164人,而周边地区农村私塾的数量更是大大超过正式小学,如泰县姜埝区私塾与小学的比例竟高达200:1。造成这一现象原因可能是 A. 国民政府重视农村教育发展 B. 沦陷区民众抵制奴化教育 C. 日本侵略摧毁中国民族工业 D. 民众重视传统的儒学教育
|
|
2011年大陆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中,对蒋介石追随孙中山,推倒北洋军阀,尤其是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应有的肯定。但对他发动政变、导致国共关系破裂,以及内外政策的保守性和个人独裁,抗战胜利后违背民意、发动内战的责任,也予以充分的揭露和批评。这体现了作者的 A. 文明史观 B. 整体史观 C. 革命史观 D. 唯物史观
|
|
一位学者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古代文学艺术大部分受到推崇,特别是小说、白话文学等更得到前所未有的很高的评价。诸子和佛学的研究在深化,恢复了它们应有的地位。就以儒学来说,指出其价值观念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没有完全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 混淆了传统与现代的界限 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主张继承传统文化的特质
|
|
有学者认为:《临时约法》中反对总统制,追求“超议会制”的所谓民权主义制宪目标,忽视了在宪政制度框架中仍然握有实权的总统角色;而且立法与行政机关,“万一发生争执,双方都没有合法的手段来制约对方”。该学者旨在说明约法 A. 权力分散降低行政效率 B. 赋予议会过大权力 C. 有利于防止专制维护共和 D. 政体构建本身存在缺陷
|
|
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书,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 激进变法有助于革命思潮的萌发 B. 清王朝的合法性遭到维新派怀疑 C. 维新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D. 维新变法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