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甲骨文及周代的金文中画人坐形,则席地,乃殷、周同俗。兵器戈、矛、弓、矢、刀等,甲骨文与周代金文无殊。殷、周同用贝为货币,“贝”字常见于甲骨文及周代金文中。这表明

A. 商周的风俗完全一致

B. 甲骨文是古老的成熟文字

C. 文化的发展有其渊源

D. 周代的文化水平高于商代

 

下面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促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文字书写工具的不同

B. 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C. 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需要

D. 书法艺术不断发展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10年,各国诸侯为周王筑城,动土前,对工城的长、宽、高连沟洫在内的土石方及人工、材料,甚至各国劳动力的往返历程和所需干粮的数量,都计算得精确周到,使工程得以提前完成。这一记载说明当时

A. 诸侯听命于周天子

B. 科学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

C. 人民受到残酷剥削

D. 人们已掌握广泛数学知识

 

明清时期徽州妇女贞节牌坊数量惊人,下表是歙县历代受旌表的贞女烈妇的数量。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朝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数量

2人

5人

21人

710人

7098人

 

 

A. 政府治国严谨

B. 世风需要改进

C. 妇女地位很高

D. 理学摧残人性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治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乎!”又说:“法不立,诛不必,而欲为吏者之勿贪,不可得也。”作者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

A. 发展生产,百姓归心

B. 从严治吏,消除贪腐

C. 实事求是,经世致用

D. 礼法并用,风清气正

 

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等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里的“先天不足”是指

A. 商品经济没有发展

B. 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发展得不够充分

C. 民众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

D. 市民阶层尚未形成

 

《西游记》中王母娘娘开蟠挑大会,请的宾客是“西天佛老、菩萨、圣 僧、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 角大仙……各宫各段大小尊神,俱一齐赴蟠桃嘉会”,这材料反映了当时(   )

A. 魔幻小说创作已经兴起    B. 三教呈现交融的状态

C. 三教合流得到官方认可    D. 佛道两家屈从于儒家

 

南宋淳熙二年,朱熹和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在鹅湖寺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史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据此可知,双方的分歧是在于:(    )

A. 世界本源之争    B. 理的内涵之争

C. 求理途径之争    D. 理气关系之争

 

有学者认为:“被满洲人征服的震惊,使中国知识分子重新思考政治合法性的整个基础。最惊人和富有创造性的是类似于西欧人民主权思想的发生。”近代前能够佐证该观点的是(    )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C. “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D. “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明中叶以后,王守仁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这引发了士大夫对君主圣贤偶像的怀疑,此后有些士大夫们一反陈规旧说,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这

A. 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

B. 是西学东渐的产物

C. 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

D. 是理学思想的创新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18205/68464) 首页 上一页 18200 18201 18202 18203 18204 18205 18206 18207 18208 18209 1821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