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是“承古萌新”,下列哪项不能说是其“新”的本质

A. 科学技术,集大成,总结性

B. 文学艺术,戏剧小说成主流,平民性

C. 思想哲学,反封建启蒙,民主性

D. 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传入,新颖性

 

八仙作为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神话人物其形象有皇亲国戚、叫花子、道士等。宋元时期人们将种种民间传说附会其身;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流传不衰。这种现象表明

A. 民间思想需要借助本土宗教传播    B. 道教借助民间力量提升政治地位

C. 古代文化呈现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D.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京剧脸谱在中国戏剧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曹操是建安时期的文学家,曾统一北方,可谓文武双全。由于与“正统”有背离之处,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京剧曹操脸谱是个“白脸”奸臣。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对历史人物评价受到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 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艺术成就的评价

C. 文学艺术上的历史人物故事完全是虚构的

D. 中国传统社会评判历史人物受儒家思想影响

 

宋代绘画,发展出艺术精神看似对立的两种形式,一种达至写实巅峰,对自然物的描绘达到高度的工整,细微精致。另一种高度写意,借外在自然形象表达内心情感,强调疏淡和精匀,不加修饰的草草逸笔,每笔可见禅机。这主要归功于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文化政策的宽松

C. 水墨技术的成熟

D. 理学思想的影响

 

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下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 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 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D.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下图为西周康王时期的青铜器大盂鼎、大盂鼎铭文拓片及其部分译文,联系商周历史,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西周的青铜铸造以煤炭为燃料

B. 铭文字体为统一的隶书

C. 拓片部分内容为战争卜辞

D.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属于第一手史料

 

明代的《农政全书》既总结了历代科技经验,又汲取了西方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本草纲目》则按无机界、植物界、动物界三个层面16部,“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这表明明代科技

A. 已具备明显的近代特征

B. 普遍吸取西方科技成就

C. 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D. 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

 

余秋雨说:“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其主要观点是古代中国

A. 四大发明有原创性    B. 发明的重要性与实用性有必然关联

C. 应有六项重要发明    D. 重要的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小农经济

 

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A. 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 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 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 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 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 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 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18117/68464) 首页 上一页 18112 18113 18114 18115 18116 18117 18118 18119 18120 18121 1812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