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会在“军机处”景点看到这样的文字说明:“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B. 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 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 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A. 秦、唐、元

B. 汉、宋、明

C. 秦、唐、明

D. 秦、元、清

 

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 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 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 这—做法使军政大权进—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 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A. 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

B.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 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

D. 元朝设立中书省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督察院……事皆朝廷总之。”材料中的“我朝”指的是

A. 汉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清朝雍正帝在宫内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 历史叙述和历史结论

B. 历史结论和历史观点

C. 历史解释和历史叙述

D. 历史解释和历史结论

 

《资治通鉴唐记》记载:“每议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说明了

A. 唐朝矛盾错综复杂,难以决断

B. 权力部门相互掣肘,效率较低

C. 决策程序过于死板,制约皇权

D. 政治制度弊端严重,决策艰难

 

左图到右图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中央集权加强

B. 中央官制简化

C. 君主专制强化

D. 行政效率提高

 

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

①御史大夫

②通判

③御史台

④军机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假设在下图所示中央机构所在的朝代,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座宫殿,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18114/68464) 首页 上一页 18109 18110 18111 18112 18113 18114 18115 18116 18117 18118 1811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