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及简政放权时这样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对此解读说:权力属于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在严格的监管约朿下运用,不可有丝毫的任性。下面启蒙思想主张与之最为相似的是 A. 天赋人权 B. 三权分立 C. 自由平等 D. 社会契约
|
|
|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四个阶段。第二阶段,毛泽东的理论贡献是 A.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 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C. 形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 首次明确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
|
|
梁启超在1901年发表的《中国积弱溯源论》中认为,中国积弱的根源是国人“不知国家与天下之差别”“不知国家与朝廷之界限”“不知国家与国民之关系”。梁启超分析中国积弱的根源,其目的在于 A. 唤起国人现代国家意识 B. 表达政治改革的紧迫性 C. 动员国民参加民主革命 D. 为推翻满清作思想准备
|
|
|
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观察下图,导致19世纪中后期我国翻译西方书籍新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 魏源等人的倡导 B. “中体西用”思想付诸实践 C. 新式学堂的开设 D. 早期维新派的宣传
|
|
|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三次反思是在“文革”后,何以在大胜利中又大失误。经过“第三次反思”,中国人取得的核心成果是 A. 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 B. 平反冤假错案进行拨乱反正 C.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 重新定义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根本认识
|
|
|
路德认为:在人间有三种基本秩序是不可侵犯的,分别是政府、教会和家庭。政府必须掌握在诸侯和贵族手里;家庭必须对政府服从;教会分为“不可见的教会”和“可见的教会”,前者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后者存在于人间,应归世俗政府管理。路德的上述观点 A. 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B. 确立了“教随国定”原则 C. 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建立 D. 强调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
|
|
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其观点旨在表达 A. 吸收各家思想精华 B. 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 C. 倡导独立思考精神 D. 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
|
|
|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B.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C. 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D. 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
|
|
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其确立分别是(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 C. 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 D. 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
|
|
|
根据刘望龄先生的研究:“检阅湖北报刊,在揭露社会、批判清政府的落后、反动方面,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而对三民主义的传播,除民族主义的反清革命宣传得较为充分以外,民权、民生主义几乎无所论及。”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A. 湖北群众缺乏文化,只知反满 B. 清政府成为矛盾的焦点 C. 民权、民生思想缺乏群众基础 D.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