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最后5分钟”的原动力是 A、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 B、资本积累的完成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市场的需求
|
|
|
“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进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该引文应出自( ) A. 1946年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的演说 B. 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的演说 C. 1947年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D.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
|
|
|
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本质上体现了( ) A. 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B. 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C. 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D. 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
|
|
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戊戌变法时期 C. 五四运动时期 D. “一五”计划时期
|
|
|
上海机器织布局在筹办过程中,李鸿章根据一些官绅的申请,代向清政府奏请准予“酌定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材料表明洋务运动( ) A. 有效抵制了列强对华侵略 B.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 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
|
《东京梦华录》载:(汴京)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这表明宋代。 A. 金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 B. 城市商业功能日益增强 C. 主要交易商品为丝织品 D. 房屋建筑业水平不断提高
|
|
|
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 A. 不再坚持对苏联的友好政策 B. 改变了美国对华敌视态度 C. 意在推动亚非社会主义革命 D. 减弱了外交意识形态因素
|
|
|
(题文)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根据中国国情在某些地区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A. 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B.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C. 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先进的管理体制 D. 都享有较大的行政自主权
|
|
|
抗战初期,蒋介石致电某部:“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一位民主人士赞扬说:“此次大捷,其估量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日军锐气挫折”。两则材料称赞的是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战役 C. 百团大战 D. 台儿庄战役
|
|
|
“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时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该条文实质上。 A. 反映了政府尊重民意 B. 抵制了列强侵略活动 C. 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 D. 维护了中外友好关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