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马统治时期的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说:“希腊人无论有多少职员监视着他,还是不能阻止他盗用公款,而罗马人虽然使用许多公款,但是很少发生不名誉的事件。”这表明 A. 希腊民主政治已经衰落 B. 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 C. 罗马政治体制更为优越 D. 希腊人的素养不如罗马
|
|
|
宋代一学者论及中国某制度时指出:“举千里之郡而命之守,举百里之县而付之令……片纸可罢,一言可令,而无尾大不掉之患,尺地、一民、财赋、甲兵皆归之于天子”。他论及的制度 A. 以三司使作为行政首脑 B. 多推行于秦朝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C. 提高了地方政治自主权 D. 反映了官僚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
|
|
|
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联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㒺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 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 B. 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C. 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 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
|
|
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认为神灵主导着人事,相当多的卜人、巫师与商王共同负责通神事务。这些卜人、巫师往往出身贵族,有的还是地位显赫的附属国首领,这表明商朝 A. 占卜师拥有最显赫的地位 B. 依托神权加强中央集权 C. 商王借助神权以维护王权 D. 尚处于国家的萌芽阶段
|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4年出版的詹姆士·利奇所写的《一位曼彻斯特工人所揭露的关于工厂的无可否认的事实》,记载了一个工厂的规章制度,其中有这样几条。第一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第二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得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第九条: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概由织工赔偿。第十六条:损坏轮子者,视轮子大小,每个罚款一先令至二先令六便士。任何织工在上班时间一经发现离开工作岗位,罚款六便士。” ——摘编自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厂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厂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历史事实之间有着横向、纵向的关系。横向即比较同一时空不同空间的历史事物,纵向即按照时序叙述历史事物的发展。
(2)请从以上表格中任选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自行补充一个信息,简述其历史事实之间的逻辑关联。
|
|||||||||||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农村的家庭纺织图(见下图)
材料二 洋布、洋纱、花边布、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治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 (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种基本生产模式?它有哪些特点?材料二反应了什么新的社会现象? 材料三 一组反映建国后我国农村状况的图片
(2)仔细阅读材料三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四次调整的表现并概括其核心内容。
|
|
|
1932年,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成功当选美国总统,美国国内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该观点主要说明了 A. “新政”完全放弃传统的自由经济发展模式 B. “新政”试图引导美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C. 新政有使美国陷入极权统治的危险 D. 美国国内在摆脱危机的道路选择上有分歧
|
|
|
美国总统胡佛说:“当我们充分理解了20年代经济史的时候,我们将发现,终结了一个繁荣时期的这场崩溃,其主要原因是工业没能把它的进步传递给消费者。”他认为导致“这场崩溃”的主要原因是 A. 生产和消费存在矛盾 B. 工业生产蓬勃发展 C. 人们醉心于股票投机 D. 社会生产能力不足
|
|
|
(题文)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19世纪上半期,英国积极倡导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要求降低关税,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 英国是最早确立民主制度的国家 B. 英国有世界上最广阔的海外市场 C.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
|
|
18世纪末19世纪初,工业生产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机器,最终促成了现代工厂的出现,但这些工厂却有着共同的局限。这种“局限”直接导致了 A. 工厂制度的诞生 B. 火车机车的创制 C. 蒸汽机改良和应用 D. 机器制造业的兴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