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认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是站在西方立场上作出的结论 B. 未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C. 掩盖了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性 D. 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国际关系准则
|
|
|
(题文)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以下各项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 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内地经商 B. 允许外国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 义和团运动后“惩办首祸诸臣” D.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
|
|
观察漫画《“惩罚”中国》。此次中国被“惩罚”导致的结果是
A.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 列强获得在京津地区驻军的权力 C. 列强势力开始渗透到中国的内地 D.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
|
|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李鸿章多次提及,“已付各国公论”,英、俄等国“必有办法”;“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据此分析,李鸿章寄希望于列强调停的原因是 A. 中国综合国力比日本差 B. 日本的侵略活动破坏了世界和平 C. 清政府对西方列强长期实行友好政策 D. 日本的侵略会危及西方列强的在华利益
|
|
|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付出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从1900年起,美国将庚子赔款的“退款”用于办学。由此可见,美国资助中国留美学生的目的是 A. 推动中国教育发展 B. 树立其主持正义的国家形象 C. 建立中美友好关系 D. 培养中国精英控制中国发展
|
|
|
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A. 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 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C. 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 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
|
|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
|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 A. 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 B. 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C. 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 隋唐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始由郡县两级转变成州、郡、县三级制
|
|
|
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以下各个朝代采取的措施中,不能起到有利于这一矛盾解决的是 A. 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 B. 元代设置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C. 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D.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
|
|
《宋史》记载的“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令,以佐邦治”的机构是 A. 三司 B. 政事堂 C. 太尉 D. 枢密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