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题型:单选题
难度:简单

下图为1979年邓小平在美国休斯敦西蒙顿马术竞技场接过17岁女孩凯利赠送的白色牛仔帽,并戴在头上向观众致意的场景。该画面反映的这一事件

A. 揭开了中美关系发展的新篇章

B. 促进日本加快与中国邦交正常化

C. 显示了美国对中国态度的根本改变

D. 促使美国敌视中国外交政策的破产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等

下图为浙江东阳新闻网报道的永乐自然村村民蒋有军收藏的《一辈子第一回》选举宣传画和广西梧州日报报道某市民收藏的《选民证》。下列对这两幅图片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反映建国初期的基层民主选举

B. 基层民主选举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

C. 选民证见证了新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D. 选民证是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统一印制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等

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主张先解决军事路线,只批判临时中央在军事路线上的错误,没有提政治上的错误,相反还在决议中对这个时期的政治路线,说了几句肯定的话。其主要目的是

A. 维护中共政治路线的严肃性

B. 彻底粉碎“左”倾机会主义

C. 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的分歧

D. 最大限度地避免党内的分裂

 

题型:单选题
难度:简单

下面是19371945年侵华日军伤亡人员统计图,对其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防御阶段中国阻止了日军的进攻

B. 相持阶段日军被迫放弃大规模进攻

C. 战争初期中日双方对抗较为激烈

D. 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题型:单选题
难度:简单

20世纪末,有学者在讨论辛亥革命的意义时,认为那时候的中国如果不经革命的剧变,却经由立宪运动逐步演化为宪政体制,即使有一虚君也胜于经历多少年的反复暴力革命。该学者(    )

A正确认识到了辛亥革命的不足

B认为改良道路是近代中国的最佳选择

C主张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

D忽略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题型:单选题
难度:简单

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未必是一场失败的运动,理由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虽然失败了,但在近代化的道路上中国也及格了,只不过从成绩上分析不如日本这个优等生成绩好而已”。此观点旨在强调洋务运动

A. 开近代中国改良主义之先河

B. “求强”未果,但“求富”已得

C.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转型

D. 改变了民族自卑的大众心理

 

题型:单选题
难度:简单

右表摘编自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中“19131918年外国输华棉纺织品总值变化表(单位:千关两)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表格中数据变化原因的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B.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为民族工业发展扫除一些障碍

C. 南京国民政府采取发展经济政策,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D.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题型:单选题
难度:简单

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对国民党系统的报刊进行了大扫荡,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比1912年少了2/3,新闻记者至少有24个被杀,60人被捕人狱,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被称为癸丑报灾,这反映出(  )

A. 报纸具有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

B. 袁世凯借查封报刊巩固了统治

C. 当时传媒业出现万马齐暗局面

D. 报纸宜传混淆了人们是非观念

 

题型:单选题
难度:简单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对以上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

A. 中国古代社会有民本思想而无民权思想

B. 欧美等西方国家是民权思想的发源地

C. 古今中外的思想有相通可借鉴之处

D. 此时的孙中山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享”

 

题型:单选题
难度:简单

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据此可知

A. 这一现象出现于十九世纪中期

B. 如外国人寻衅滋事,地方官可以裁办

C. 中国内地向外国人全方位开放

D. 清地方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18060/68464) 首页 上一页 18055 18056 18057 18058 18059 18060 18061 18062 18063 18064 1806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