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予焉。这一规定旨在

A. 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B. 加强中央集权

C. 减少中央行政决策失误    D. 加强君主专制

 

中国古代的宰相(或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在执政过程中,帝、相之间经常发生矛盾。最后废除丞相,解决帝、相之争的皇帝是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明太祖

D. 康熙帝

 

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 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

B.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D. 分封制隐含着使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从秦朝到清朝,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牢固的血缘关系

B. 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终于得到解决

C. 浓厚的专制色彩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雍正帝时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标志,这是因为

A. 军机大臣都是皇帝亲信

B. 军机处权压南书房

C. 内阁名存实亡

D. 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办事,军国大事由皇帝完全独断

 

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 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 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 都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

D. 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下列何者

A. 汉代的内外朝制

B. 唐代的三省制

C. 明代的内阁制

D. 清代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我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趋势是逐渐加强,下列能反映这一趋势的排列是

①参知政事的设立

②丞相制度废除

③军机处设立

④三省六部制创立。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②④①③

D. ④①②③

 

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 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 扩大了各级官吏的来源

C. 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D. 把选拔任用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18064/68464) 首页 上一页 18059 18060 18061 18062 18063 18064 18065 18066 18067 18068 1806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