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文)宋朝负责丝织的绫锦院,在宋太宗端拱元年有兵匠(织工)1 034人,宋真宗戚平年间拥有锦绮机400余张。宋徽宗崇宁三年建造了文绣院,招收刺工300人。东京还有与纺织紧密相关的西内、东内染院,西内染院有工匠613人。这表明当时( ) A. 已出现从事纺织业的专业户 B. 官营和民营手工业发展都很快 C. 官营手工业生产效率较高 D. 官营手工业规模大,分工细
|
|
|
下表是清朝乾隆时期常年粮价
对上述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产粮区 B. 南北方经济地位趋向平衡 C. 粮食开始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D. 南北各地之间商业联系加强
|
|||||||||||||
|
陆九渊门人朱亨道有一段关于“鹅湖之会“的记载:“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下列选项对二者主张理解错误的是 A. 陆九渊主张心立为根本;朱熹则主张格物而穷理 B. 双方对当时社会转型发表各自见解 C. 双方论争旨在复兴儒学 D. 二者都汲取了佛道之精义解释儒家义理
|
|
|
荀子曰:“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情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为也。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材料反映出荀子认为( ) A. 后天的修养对性情具有改造作用 B. 以礼乐规范可使人们的行为向善 C. 道德规范对性情的改造非常重要 D. 通过法治权术迫使人性转恶为善
|
|
|
据《川唐书•刘祎之传》记载:宰相刘祎之得罪了武则天,武则天借故敕惩治他,祎之见敕文未经中书门下附署,遂说:“不经凤阁(中书)鸾台(门下),何名为敕?”对这一故事的阐释,正确的是 A. 武则天时期相权在与皇权的斗争中处于上风 B. 唐代三省六部制有效限制、约束了皇权 C. 武则天的做法违背了权力中枢的运行程序 D. 唐代皇帝的诏令、制敕需经中书门下批准
|
|
|
下图“铁券”民间俗称“免死牌”,始于汉代,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这种现象
①反映了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趋势②表明封建特权与君主专制紧密相连③说明君主专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④使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受到挑战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③
|
|
|
《左传》记载,郑国共叔段叛乱,段的儿子公孙滑逃到卫国,卫国人替他进攻郑国,占领了廪延。郑国人率领周天子的军队、虢国的军队进攻卫国南部边境。据此可知当时 A. 诸侯能与周王分庭抗礼 B. 封建专制影响社会稳定 C. 已经出现礼崩乐坏局面 D. 血缘琉远导致诸侯叛乱
|
|
|
(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关羽,字云长。三国时期蜀国大将,戎马一生,忠勇过人,但也刚愎自用,后败走麦城,被擒身亡。魏晋南北朝时期关羽故事已在民间流传,但基本忠于历史原貌,以英雄义士而非神人、圣人形象出现。唐中期,荆州民众开始自发兴建庙宇奉祀关羽,但诗人们咏三国故事还是以诸葛亮和刘备为主,很少有诗涉及关羽。北宋时期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受到重视,统治者一路加封,关羽由“侯”而“公”而“王”,成为护佑国家的最高武神。而正一派道士编造关公战蚩尤的故事,关羽又成了道教的财神。元代时关羽又成为皇帝参加的“镇伏邪魔护安国”法事的“监坛者”,人们相信关羽的驱邪镇魔的作用。明中叶以后,其庙与“孔庙”并称,关羽成为知名度超过孔圣人的“武圣”。每年五月十三,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加上宋元以来戏曲小说的影响,关羽信仰日盛,明末清初“关帝庙”遍及全国大小城市和村落,成为全民各个阶层特别是游民和行商所接受和崇拜的“关帝”,而且随着华侨走向世界。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概括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过程中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发展的原因。
|
|
|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早在1910年,俄国科学家就发现了放射现象。1941年4月,苏联驻纽约的情报机构向国内报告,西方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正在谈论铀具有的巨大军事意义。其后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被任命为发展核计划的学术负责人。1943年4月,来自全苏的著名专家开始了研制工作。 1945年8月,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决议,着手研制原子武器,以打破美国的垄断。斯大林对库尔恰托夫说:“请说出您需要的一切帮助,您不会遭到拒绝的。”苏联部长会议成立了直属部长会议的管理总局负责研制工作。 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达数十万之多。一位参与者写道:“我们能够团结一致,首先是给我们提供了相当优越的科学工作条件。其次,是内心的感觉,即击败法西斯德国后,我们同最强大敌人的对抗仍没有结束。”1949年8月,苏联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 ——摘编自(俄)亚 维 菲利波夫《俄罗斯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制定和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的背景。(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原子武器研制成功的条件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积极作用。(10分)
|
|
|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责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 (1)指出材料一表达的核心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2)指出材料二反映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并概括指出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