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大多是由于人类生产活动中过度排放有关物质引起的。下列环境问题与过度排放的物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A.雾霾——CO B.白色污染——废弃塑料 C.酸雨——SO2 D.温室效应——CO2
|
|
|
某学习小组为研究铜与浓、稀HNO3反应的差异,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如下: 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Ⅱ.向装置A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关闭弹簧夹; Ⅲ.滴加浓硝酸; …… (1)步骤Ⅲ中滴加浓硝酸的具体操作是 。 (2)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B中溶液慢慢变成蓝色,能解释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证明B中有NO生成的实验操作是 。 (5)步骤Ⅱ向装置A中通入过量CO2气体的目的是 。 (6)上述实验结束后,观察到A装置中的溶液呈绿色,B装置中的溶液呈蓝色。在分析溶液为绿色的原因时,甲同学用加水稀释的方法,乙同学认为不合理,因在稀释时,也会引起Cu2+浓度变化。请设计实验证明绿色是由溶有NO2引起的 。
|
|
|
氯元素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非金属元素。某同学探究Cl2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把Cl2通入水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用氯水进行如下表实验:
① 实验Ⅰ的现象说明,氯水具有的性质是 。 ② 实验Ⅱ:a.ⅰ现象的白色沉淀是 。 b.综合ⅰ、ⅱ现象,该同学推测实验Ⅱ发生的反应为: Cl2 + AgNO3 + =HNO3 +AgCl↓+ (将反应补充完整) ③ 为探究实验Ⅰ中试纸褪色的原因及Ⅱ中另一种反应产物,该同学设计实验如下: c.将少量稀硝酸点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未褪色; d.…… 上述实验d的方案是 。 (3)该同学查阅资料得知,最初,人们直接用氯气作漂白剂,但使用起来不方便,效果也不理想。经过多年的实验、改进,才有了今天常用的漂白粉。 ① 你认为“使用起来不方便,效果也不理想”的原因是 。 ② 科研人员以氯气、石灰石、水为原料制取漂白粉,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
|
S元素在自然界的转化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1)汽车尾气与燃煤烟气中含有的SO2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① 图中A的化学式是 。 ② 硫酸型酸雨对大理石石像腐蚀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煤炭中以FeS2形式存在的硫,可用微生物脱硫技术脱去,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为: ⅰ.2FeS2+7O2+2H2O ⅱ.4Fe2++O2+4H+ ⅲ.FeS2+2Fe3+ ⅳ.2S+3O2+2H2O 已知:FeS2中的铁元素为+2价。 回答下列问题: ① 将上述ⅰ、ⅱ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② 在线桥 ③ 观察上述反应,FeS2中的S元素最终转化为_____________从煤炭中分离出来。 (3)生物质混煤燃烧是当今能源燃烧利用的最佳方式之一。燃煤过程中生成的SO2会与NaCl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硫酸盐和Cl2。你认为反应物除SO2、NaCl外还有 ,判断的理由是 。 (4)另一种烟气脱硫技术是石灰法,即在煤燃烧时加入生石灰(CaO)即可除去SO2,最后生成CaSO4,请写出该化学方程式: 。并计算在10 kg 含硫 1.6% 的煤中理论上加入 kg生石灰合适。
|
|
|
经检测某工厂的酸性废水中所含离子及其浓度如下表所示:
(1)c(H+)= mol/L。 (2)为了减少污染并变废为宝,工程师们设计了如下流程,回收铜和绿矾(FeSO4·7H2O)。
① 工业废水中加入铁粉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 + Cu2+ == Fe2+ + Cu、 、 。 ② 试剂B是 。 ③ 操作③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最后用少量冷水洗涤晶体,在低温下干燥。 ④ 通过检验溶液D中Fe3+来判断废水中Fe3+是否除尽,实验方法是 。 ⑤ 获得的FeSO4·7H2O需密闭保存,原因是 。 ⑥ 上述1000 L废水经处理,可获得 FeSO4·7H2O的物质的量是 mol。
|
|||||||||||||
|
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氨气实验。
(1)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干燥管中盛放的干燥剂是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3)请在方框中画出收集一烧瓶氨气的装置。 (4)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可选用_________试纸,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5)用右图装置做喷泉实验。轻轻挤压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
|
用铜屑制取硫酸铜溶液的一种方法是:将铜屑放入一定浓度的硫酸中,加热并不断鼓入空气,其反应原理为2Cu+O2+2H2SO4== 2CuSO4+2H2O。其中,还原剂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被还原的物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若制备时用2 mol Cu与足量的O2和H2SO4反应,可制得_________mol CuSO4 。
|
|
|
纯二氧化硅可用下列流程制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可用作木材防火剂 B.步骤II的反应是Na2SiO3 + H2SO4 = H2SiO3(胶体) + Na2SO4 C.步骤Ⅱ中的稀硫酸可用CO2来代替 D.步骤 Ⅲ若在实验室完成,一般在蒸发皿中进行
|
|
|
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有关实验 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反应一段时间,①中试管底部有少量固体生成 B.②中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 C.③中用石蕊溶液检验SO2溶液的酸碱性 D.向①中直接加水,观察颜色,确认CuSO4生成
|
|
|
将一小段铝片放入盛有 2 mol/L的NaOH溶液中。ⅰ.开始时,没有明显现象;ⅱ.过一会儿,有大量气泡产生;ⅲ.把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有爆鸣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现象ⅰ、ⅱ说明NaOH溶液能溶解Al2O3 B.现象ⅱ、ⅲ是因为发生了反应:2Al + 2OH- + 2H2O=2AlO2- + 3H2↑ C.现象ⅰ、ⅱ,可推测家用铝制餐具不宜长时间盛放碱性食物 D.上述实验说明活泼金属都具有类似的性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