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CO2:CO32-+2H+=CO2↑+H2O B.Cl2通入石灰乳中:Cl2+2OH-=Cl-+ClO-+H2O C.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稀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 D.氢氧化钠溶液腐蚀玻璃:2OH-+SiO2=SiO32-+H2O
|
|
|
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A.FeCl2 B.NaHCO3 C.Cu(OH)2 D.SiO2
|
|
|
一定能在下列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碱性溶液:Na+、Ca2+、SO42-、CO32- B.含有大量Fe3+的溶液:Na+、Mg2+、NO3-、SCN- C.氯水溶液:H+、Fe2+、SO42-、Cl- D.含有大量Al3+的溶液:Na+、NH4+、SO42-、Cl-
|
|
|
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中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金属钠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 ④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物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
|
|
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O2、O3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都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 B.O2比O3质量小 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 D.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
|
|
用NA表示阿伏加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7.1gCl2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ClO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B.1mol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电子数为NA C.常温常压下,32gO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足量Fe与22.4LCl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
|
|
|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①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 B.用图②所示装置制备并收集O2 C.用图③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的CO2气体 D.用图④所示装置分离汽油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
|
|
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没有关系的是 A.用明矾净化饮用水 B.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 C.在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D.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美丽的光线)
|
|
|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A.铜器出现铜绿 B.铁制菜刀生锈 C.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 D.铝锅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
|
|
|
为探究Ag+与Fe3+氧化性的相关问题,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相关物质的溶解度(20℃)AgCl:1.5×10-4g Ag2SO4:0.796 g (1)甲同学的实验如下:
注:经检验黑色固体为Ag ① 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② 甲同学得出Ag+氧化了Fe2+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为探究Ag+和Fe2+反应的程度,进行实验Ⅱ。 a.按右图连接装置并加入药品(盐桥中的物质不参与反应),发现电压表指针偏移。偏移的方向表明:电子由石墨经导线流向银。放置一段时间后,指针偏移减小。
b.随后向甲烧杯中逐渐加入浓Fe2(SO4)3溶液,发现电压表指针的变化依次为:偏移减小→回到零点→逆向偏移。 ① a中甲烧杯里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 ② b中电压表指针逆向偏移后,银为_________极(填“正”或“负”)。 ③ 由实验得出Ag+和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验证乙同学的结论,丙同学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 实验Ⅲ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Fe3+氧化了Ag,理由是_____________。 ② 用化学反应原理解释实验Ⅳ与Ⅴ的现象有所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