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有人认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 )为了逃离世界,( )为了让人拥有看清这个世界的眼睛。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越亲密,他对世界就看得更清楚。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阅读本身就是更好的生活。 (1)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关联词是: A.一方面……一方面 B.不是……而是 C.不是……就是 D.也许……也许 (2)文中加点的“不仅……而且”能否去掉?为什么?
|
|
名著阅读。 (1)内容搭配有误的一组是(______) A.杨志—发配大名府—生辰纲被劫—落草二龙山 B.林冲—误人自虎堂—发配沧州—火并王伦 C.史进—落草桃花山—逃亡渭州—火烧翠云楼 D.李逵—落草梁山—沂岭杀四虎—怒杀殷天锡 (2)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充相应的情节。 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化身为行者,_______,醉打孔亮。 (3)李小乐同学在阅读《水浒传》时,读到了宋江在浔阳楼和吴用在卢俊义家写的两首著名的 “反诗”。为什么是反诗?李小乐同学不理解,你能否选择其中一首为他解释一下。 宋江: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吴用: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__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②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____________》) ③寂寂江山摇落处,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④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⑤一上高城万里愁,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⑥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____________)《商山早行》) ⑦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⑧大雪三日,____________。(张岱《湖心亭看雪》)
|
|
阅读下面一篇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小说中许多生动鲜活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生活重压下,苦得像一个木偶人的中年闰土;因为被忽视而露出 (bǐ)夷神色的杨二嫂;衣衫 (lán )褛,在游船上卖牡蛎的于勒;认出于勒后,脸色煞白、语无 (lún)次的菲利普先生;中举后欣喜若狂以致摔倒不省人事的范进;思贤若渴,亲自前拄拜 (yè)诸葛亮的刘备。正是小说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让我们认识了人性的复杂。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______(bǐ) ②衣衫______(lán )褛 ③语无______(lún)次 ④拜_______(yè)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①煞白(A.shà B.sà) (______) ②不省人事(A.shěng B.xǐng) (______)
|
|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从所给材料中自选角度,自拟文题,写一篇文章。 邰丽华2岁的时候,因为高烧注射链霉素,而永远失去了听力。她7岁进入宜昌市聋哑小学。这时,舞蹈这种和音乐密不可分的艺术深深地吸引了她。 在邰丽华心中,舞蹈是一种看得见的、彩色的音乐;舞蹈是一种能够表达她内心世界的、美丽的语言。从宜昌市聋哑小学,到武汉市聋哑中学,不论学习多紧张,她每天都要挤时间练习舞蹈。她练得很苦、很苦,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新伤落着旧伤。邰丽华于2004年在雅典残奥会上领舞《千手观音》震撼世界,并登上200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她创编并主演的精缩舞剧《化蝶》轰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被世界残疾人代表大会称为“全球六亿残疾人的形象大使”,被联合国机构指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 没有什么困难能阻止她对舞蹈的热爱;没有什么灾难,能毁灭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作文要求:(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表现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感情。(2)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不少于600字。(3)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
|
题目:陪伴 作文要求:(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表现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感情。(2)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不少于600字。(3)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
|
“小说故事会”就是同学们从初中统编教材推荐阅读的名著中选取一个故事讲述。你准备讲哪部小说中的故事?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谁?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
某学校九年级将在12月19日举办一次以班级为单位的“小说故事会”。请你以九年X班班委会的名义,给校长写一封邀请函。
|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节选自《水浒传》第三回) (1)《水浒传》的“回目”有形式整齐的特点,请根据选文内容,补全“回目”。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 (2)选文刻画了说话的这个人物怎样的特点? (3)请再列举出两个以选文人物为主人公的情节。
|
|
阅读《人当有所畏惧》,回答后面小题 人当有所畏惧 ①在对待“畏惧”的问题上,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无所畏惧”,一种是“有所畏惧”。年轻的时候,听到的多是对无所畏惧的推崇,加之年轻气盛,便总有一种大无畏的劲头。待过了知天命之年,身上的锐气消减,有些事就不免畏首畏尾、怕这怕那。经历了这两种说法的打架,心里常常会困惑:是无所畏惧对,还是有所畏惧对?琢磨的结果是:人当有所畏惧。 ②为什么人当有所畏惧呢?因为人生在世不能没有理想、信念,为了追求和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人就必须有所畏惧。孔子就曾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一)这里孔子指出的圣人的畏惧对象,其实也是他们崇信的对象。人们常说的“敬畏”,其实就是由“敬”而“畏”。如果没有信仰,没有崇敬,则很难生“畏”。 ③人有所畏惧才能有操守和原则,才能严于律己、堂堂做人,才能安身立命。东汉杨震升任东莱太守,上任途中经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是杨震荐举的官员。闻知恩公到来,王密带十斤黄金于夜晚前往馆驿拜访杨震。杨震不受。王密以为他故作客气,说:“夜幕无知者。”杨震来气了,反驳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知?”从此,“四知”便传为佳话,流传至今。 ④无所畏惧者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因有恃无恐而栽跟头,而且会栽得很惨。这其中,《三国演义》中几个人物的命运就很典型。比如何进。东汉末年,汉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贵为国舅,又是辅政大臣,可谓权倾天下。这时,有人提醒他十常侍要谋反。可何进并不以为然,说:“吾掌天下之权,十常侍敢待如何?”结果怎么样?时间不长,何进就身首异处了。杀他的人正是十常侍。这是恃权而无恐。 ⑤吕布自恃勇武过人,一般人都不放在眼里。他动不动就会说:“吾有画戟、赤兔马,有何惧哉!”可是,在白门楼,他的赤兔马和方天画戟相继被不满于他的部下偷走,他本人也因为失去了坐骑和武器而成了曹操的阶下囚,最后被缢死。(二)这是恃器而无恐。 ⑥还有那个“死读兵书”的马谡,把兵书上的“凭高视下,势如破竹”奉为教条,盲目以为只要将兵马“置之死地”,就自然可以“而后生”了。结果,他虽将兵马“直至绝地”,却没能“后生”,而是落得个几乎全军覆没。这是恃书而无恐。 ⑦经验证明,与无所畏惧、有恃无恐相伴的,往往是失败;相反,倒是有所畏惧、自知自律常常与成功为伍。这是因为,无所敬畏的人不懂得人并不能主宰一切,需要敬重圣贤、敬重自然、敬重百姓的道理。既然违背了客观规律,所谓的“无所畏惧”也就只能是盲目的“无畏”,顶多也就是蛮勇罢了。这跟真正意义上的“大无畏精神”实在是相去甚远,不能同日而语。 (选文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④-⑥段列举了哪三种“有恃无恐”? 3.依次指出文中画线句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四知”的故事被“传为佳话,流传至今”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