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诗歌,按要求答题。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与谭嗣同的《潼关》中“秋风吹散马蹄声”都写到了“秋”,点明了作诗的时节,你认为这两个“秋”所表达的情感是否一致,结合相关诗句说说你的理解。 2.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夜雨寄北》诗人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眼前之景,虚写了什么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
腹有诗书气自华。育才中学七(5)班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分析阅读情况) 为了更好地了解国民的阅读情况,同学们找到了以下资料,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两个图表反映出的信息。 (任务二:征集班刊名称) 全班推选了几名同学组成班刊编辑部,定期向同学们推荐读物并将同学们的佳作编辑成册。现向大家征集班刊名称,要求:文雅,富有文学气息。 (任务三:探寻读书方法) 下半学期课本向我们推荐了《西游记》《猎人笔记》和《镜花缘》三部名著,总字数达170多万。许多同学感到阅读量太大,时间不够。你一定会有很好的读书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请你就其中一部名著向同学们介绍你的读书方法。
|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大型电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打开中国人40年的集体记忆,得到广大观众的随声附和。 B.《一本好书》首创场景式读书节目,节目组在舞台戏剧、片段朗读、影像图文插播等方面做到精益求精。 C.小王子对身边的一切都爱刨根问底,只为满足自己强烈的好奇心。 D.经过生态修复,昔日不毛之地的库布其沙漠植被覆盖度已提升到53%,成为名副其实的绿洲。
|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我县中小学普遍开设了整本书阅读指导课。 B.近年来,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C.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
|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天上的街市》——现代——郭沫若 B.《皇帝的新装》——英国——安徒生 C.《狼》——清代——蒲松龄 D.《再塑生命的人》——美国——海伦·凯勒
|
|
下列汉字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气概 爱幕 漠不关心 杞人忧天 B.琢磨 缥缈 眉开眼笑 不可救药 C.恍惚 坍蹋 惊慌失措 沉默寡言 D.禁固 惩戒 怪诞不经 神彩奕奕
|
|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怂恿cǒng 派遣qiǎn 晕眩yūn 大相径庭jìn B.呻吟shēng 凌乱lín 废墟xū 参差不齐cēn C.滑稽jī 爵士jué 庇护bì 骇人听闻hài D.微薄bó 余晖huī 温驯xún 拈轻怕重zhān
|
|
诗文名句或作品名称填空。 (1)行远必自迩,________。(《礼记·中庸》) (2)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3)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______》) (4)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论语>十二章》) (5)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李商隐《秋词》) (6)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7)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________,一个有道德的人,________,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由“读”至“懂”,是一段心灵成长的旅行:读山,读懂山的静穆与厚重;读水,读懂水的柔情与刚劲;读童年,读懂纯真与清澈的珍贵:读母爱,读懂唠叨和琐屑背后的深情…… 请将题目“读懂 ”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①内容紧扣话题,立意正确,思想健康。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5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①临村路傍②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③。 (注释)①迥(jiǒng):远。②傍:靠近。③销:通“消”,融化。 1.诗歌第一句中的“白玉条”写出了怎样的景象?请描述。 2.请简要分析最后一句中“疑”字的表达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