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小题。

爷爷的黄豆

王琼华

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

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玩耍。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看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粒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并不呆。

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起几口大锅开始染布。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爷爷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

后来,爷爷的技艺越来越精湛,生意越做越大。于是,成了镇子里最大的染坊。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还娶了奶奶。

在我的记忆里,爷爷一谈到自己就笑呵呵,一谈到父亲就唉声叹气。

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地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进大烟馆。没钱,就赊账。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讨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

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

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昏暗的灯光下,豆子显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地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想嚼它。不知是黄豆太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口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

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这世上留个念想。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就别来扰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

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亲才回来。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的影子。

父亲长号着,声音凄厉,如同塌了脊梁。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雇了好几个人把小院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几坨金子。他疯了。

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它们打成了一颗颗金珠子。

我蓦然明白,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

这笔活命钱,我一直没有拿,爷爷给予我的财富远比那些金珠子还要金贵。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不久前,一次慈善大会上,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

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

(根据王琼华《最后一碗黄豆》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事,叙写了祖孙三代人的人生故事,语言平实,感情真挚,情节发展脉络清晰。

B. 小说中的“父亲”赌钱输掉染坊,“爷爷”搬家那一天“没有嚼他的黄豆”,表现了“爷爷”对生活彻底绝望的心情。

C. 小说中的“我”明明知道金珠子在哪里,但他坚决不取用,这与“父亲”的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 作者综合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手法,尤其擅长于捕捉典型的细节,将人物个性刻画得鲜明突出。

2.小说中画横线的语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加以分析。

3.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爷爷”的个性特征。

4.小说中说“爷爷给予我的财富远比那些金珠子还要金贵”,“爷爷给了,我的财富”具体指的是什么?请写两条你读这篇小说所收获的人生感悟。

 

阅读古文(甲)(乙)两则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1.本文作者____(人名),是____(朝代)文学家。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林壑____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___

③既得泉于山谷之间____

④遂书以其亭焉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4.(甲)文中的“环滁皆山也”,在作者初稿中表述为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请联系课文第①段,分析作者这样修改的原因。

(链接材料)环滁四周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

5.(乙)段中“____”和“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交代了作者为亭子取名为“丰乐亭”的原因。(甲)(乙)两段文字都表现出作者____(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的高尚情怀。

6.欧阳修被贬滁州期间,游历山水,写下了《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等名篇。正如欧阳修所言“醉翁之意不在酒”。请结合两个文段,谈谈欧阳修是怎样的一个人。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古诗文积累与运用。

(1)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2)《沁园春·雪》中化静为动,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写出诗人贬谪地之偏,被贬时间之久,表达内心的愤懑与辛酸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岳阳楼记》中描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在阴雨连绵时“登斯楼”就会产生“________________”的悲伤心情。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电影《中国机长》以真情动人,使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大观众赞誉。

B.为了提高大家阅读的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

C.博物馆举办非遗体验活动,旨在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D.长春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各题。

①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练出来的。②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③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④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A。”B”。)⑤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辩上。⑥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    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    ,常常    书中的学说,常常    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⑦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⑧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zhì    ,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大____  ②停zhì____

(2)第①、⑤句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改为____  ②____改为____

(3)请为第④句选择恰当的标点符号,正确的是____

(4)依次填入第⑥句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

A.怀疑  评判  辩论  修正

B.怀疑  辩论  评判  修正

C.辩论  怀疑  评判  修正

D.辩论  评判  怀疑  修正

 

根据要求作文。

《父亲教我做年糕》一文中说“这些久远了的记忆从未真正离开我,每到年末,就回来温慰着我思乡的心,因为那里才是我的根”。在记忆中,总有一些人温暖了你,总有一些事打动过你,总有一份情味让你记忆犹新,总有一本好书让你回味无穷,总有一处风景让你流连忘返……

请以“那些难忘的记忆,从未离开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学校八年级开展“名著阅读分享会”活动,同学们纷纷畅谈收获。

1.(1)小圳分享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作品《①      》(书名),书中记录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领袖的言谈举止,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徐海东、朱德。小圳从以上人物中选择了一位斯诺没有见过面的领袖,为大家作了介绍。这位领袖是②      (人名),他的性格特点是③     

请依照序号为上文填空。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2)小圳还给大家分享了一段他最喜爱的长征故事。

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狙击手向着河流上空摇晃地 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

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小圳分享的是长征途中的什么情节?结合选段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2.有的同学分享了法国昆虫学家__________(人名)的《昆虫记》,这本书揭开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下面是他做的阅读卡片,请在横线上补写昆虫名称。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教我做年糕

孙宽

①我离开故土二十五年了,眷恋乡土,思念亲人的情感从未淡化,反而越老越浓。特别是农历新年前,身边的年味越来越浓郁时,我就越想念小时候过年的种种滋味。最令我思念的,或最难满足的竟然是这一口——炸年糕,北京人爱吃的那种白年糕坨。

②小时候,我和父母都在北大荒建设兵团,那时生活非常艰苦。我的父母家在北京,过年我们都能收到一些从北京寄来的特产年货,比如白年糕坨。后来,父亲拿换来的白糯米,自己磨成粉,给我们做年糕。父亲擅长做我们回族清真风味的年糕,有盆糕、馅糕、米糕、豆面糕、塔糕、艾窝窝、驴打滚、卷糕、藕丝糕等十多种。可是我最爱吃的,我最思念的年味儿,就是炸白年糕坨,白色的一坨一坨,用白糯米做成的,圆圆的小坨中间都有个红点。

③大年三十晚上包完饺子,父亲就做年糕坨。开始我就依偎在他旁边看着,问这问那。母亲总不愿他做多了,因为炸年糕很费油,他就说:“看,孩子都盼了一年了。”他边给我讲故事,边干活。后来,他就干脆教我做。他先用凉水和一小块糯米粉团,他的拇指好像计量单位的分割器,在小盆边上一挑,就分割出一个小球。最奇妙的是每个小球都一般大,他把小球放在手心上,两只手合上对着一转,一碾,再一按,就成一小坨。我眼看着他一转一转的,就好像变戏法一样,一坨坨年糕就做好了,真是太神奇了。

④他把分割出来的小球递给我一个,让我放在手掌心上,手一边转,一边把它按成坨状。我看着挺容易,但真操作起来,那可是个技术活儿。我的这坨拍来拍去,也拍不圆。母亲就说:“别让孩子玩儿面!浪费一丁点就是好几粒粮食。”父亲看看我,我瞧瞧父亲,我们赶快异口同声地说:“知道了!”

⑤他总保持我的“原创”,把我完成的形状怪异、圆不圆方不方的年糕坨,认真地摆在盖帘上,最后,让我用小手沾一点食用红彩,在我的年糕坨中间点一下,好像完成一个杰作。

⑥第二天早上给父母拜了年,父亲就说:“爸爸这就炸年糕了!”我坐在炕桌旁边盼着炸年糕出锅的时间,似乎比三十晚上盼放烟花的时间还漫长。等待的时间越长,哈喇子流得越多。炸时油不能太热,须小火慢慢煎炸,一边炸一边轻轻地用筷子触敲,通常中间部分会鼓起大大小小的泡泡,刚出锅的年糕带着“吱吱”的响声上桌。

⑦吃年糕的时候要用筷子把泡泡捅破,撒上白糖。我通常是急不可待地一口咬下去,外面是焦脆的,里面黏黏的,能粘住筷子,白糖和年糕混合的口感,更增添了咀嚼的乐趣。

⑧“看你做的这个多棒!”父亲说。我一看,年糕颜色金灿灿的,那是父亲煎炸的火候掌握得好,但我做的“怪胎”其实没怎么起泡泡。原来做年糕坨的时候,按、揉、碾、压、拍的方法是很有技巧的。

⑨后来,我年年都跟父亲学着做年糕,直到我也能做得和他的一样好,一炸就能起大大的泡泡。这中间冒起的泡泡非常重要,因为它更预示着我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发”,一年比一年好。

⑩这些久远了的记忆从未真正离开我,每到年末,就回来温慰着我思乡的心,因为那里才是我的根。

(选自2019年2月14日《文汇报》,有删改)

1.阅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根据提示填写相关内容。

(思)年糕——(A)年糕——(炸)年糕——(B)年糕——(忆)年糕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2.请从用词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

3.文章结尾“这些久远了的记忆从未真正离开我,每到年末,就回来温慰着我思乡的心,因为那里才是我的根”,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选文和朱自清的《背影》都是表现父爱的回忆性散文,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两位父亲对孩子“爱的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5.选文中春节炸年糕预示着我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在我国传统节日中,你还知道哪些风俗?有什么美好寓意?请选一种补充下列表格。

传统节日

风俗

美好寓意

春节

炸年糕

我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深圳市为提高垃圾处理效率,缓解末端焚烧和填埋处理压力,建立了玻金塑纸、废旧织物、废旧家具、年花年桔、有害垃圾、餐厨垃圾、果蔬垃圾、绿化垃圾、厨余垃圾九大类垃圾分流处理体系,截至2019年上半年,深圳市日均生活垃圾分流分类回收量已超过3000吨。

以建立“玻金塑纸”回收体系为例,深圳市在全国率先推行“玻金塑纸”细分类,通过完善住宅小区分类收集容器,源头引导市民分类投放废弃玻璃、废弃金属、废弃塑料、废弃纸类,并由各区城管部门委托专门企业上门回收、集中暂存后进入再生资源体系。深圳市3500多个住宅区共设置“玻金塑纸”分类收集容器7000多组,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市日均收运处理“玻金塑纸”垃圾高达70吨。

如何让垃圾分类的观念深入人心呢?深圳市做了许多尝试。

首先,让垃圾分类的知识宣传进家庭。2017年全市印制《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近500万份,采取多种形式传递给市民。其次,实施公众教育《“蒲公英”计划》搭建一套垃圾分类公众教育体系,让垃圾分类这颗文明的种子像蒲公英一样,不断地传播扩散。再次,夯实垃圾分类校园教育基础,让中小学生和幼儿及时了解最新垃圾分类知识。最后,重点破解居民参与率低的问题,通过多层次和多元化的现场督导,居民垃圾分类的参与率和准确率明显提升。

——《城市管理与科技》2019年,有删改

材料二: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开始实施。它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个人或单位未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的,都将面临处罚。其中,个人最高会被罚款200元;运输企业“混装混运”行为逾期不改正的,最高会被罚款5万元;生活垃圾末端处置企业未落实分类处理且逾期不改正的,最高会被罚款50万元,情节严重的将被吊销生活垃圾经营服务许可证。

——《中国青年报》(2019年7月2日)

《条例》颁发后,市民反响激烈,纷纷在网上发表意见。以下是部分网民的声音:

材料三:

(人民网北京7月25日电)为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积极引导广大市民参与垃圾分类实践,今年5月,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联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公开征集垃圾分类形象代言人“分小萌”卡通形象,共收到各类绘画作品648幅,经过设计师初评,共选出15幅作品入围。

最终,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张子夏同学创作的“6号作品”总得分排名第一,被评选为“分小萌”垃圾分类形象代言人。

“6号作品”卡通形象以八爪章鱼宝宝作为“分小萌”的形象,活泼、可爱,寓意垃圾分类,应当多伸手,人人管,在保护环境、共筑美好家园的远景和责任中,人人有责,各显身手。萌宝手持红、绿、蓝三色风车,表示爱心呵护绿地、蓝天、可持续发展。

——《人民网》(2018年7月25日)

1.结合以上材料,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截至2019年上半年,深圳市生活垃圾分流分类回收量已超过3000吨。

B.某游客在上海游玩,不小心将垃圾投错地方,按《条例》应罚款5万元。

C.卡通形象“分小萌”将作为垃圾分类的“形象代言人”向全国推行。

D.材料显示,“垃圾分类”得到国内各大城市政府部门的重视。

2.阅读材料一,请从以下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为深圳“玻金塑纸分类体系”下定义。

(2)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阅读材料三,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4.阅读材料一、二,简述深圳和上海在垃圾分类举措上有哪些不同?(请列举两条)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3426/24158) 首页 上一页 3421 3422 3423 3424 3425 3426 3427 3428 3429 3430 343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