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犹①曰:贫者,士之常也;俭者,人之性也。贫不得不俭,而俭者不必贫,故曰“性也”。然则俭不可乎?曰:吝不可耳。俭而吝,则虽堆金积玉,与乞儿何异?

郑余庆素吝。一日,忽召亲朋数人会食。众皆怪之。侵晨赴之。日高,余庆方出,呼左右曰:“吩咐厨家蒸烂去毛,莫拗折项!”众相顾,以为必蒸鹅鸭之类。又久之,盘出,酱醋亦极香新。但见每人前粟饭一碗,蒸葫芦一枚,皆匿笑强进。

王罴性俭率。镇河东日,尝有台使②至,罴为设食,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③爨④造成,用力不少。尔之择选,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原文有删改)

【注释】①子犹:即本文作者冯梦龙。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派出的使者。③舂(chōnɡ):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④爨(cuàn):生火做饭。

1.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忽召亲朋数人(聚集在一起)    非木沛(对)

B. 众皆(觉得……奇怪)          子在(河流)

C. 笑强进(偷偷地)              数小舟(划船)

D. 乃裂去薄饼(边缘)              野有麦场()

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贫不得不俭,而俭者不必贫

A. 相委而去          (《陈太丘与友期行》)

B.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狼》)

C.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卖油翁》)

D. 学而时习之      (《论语》)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天,郑余庆请亲朋好友去吃饭,大家一早就去赴宴,结果直到日头高照,郑余庆才出来。

B. 郑余庆让左右侍从叮嘱厨子“蒸烂去毛,不要折断它的颈项”,大家以为他要请吃蒸鹅蒸鸭之类。

C. 王罴对使者浪费粮食的做法甚为不满,命令侍从撤去食物。由此可见他节俭直率的特点。

D. 子犹认为,节俭是一种品性,与生活贫穷毫无关系。他提倡节俭,但是反对过于吝啬。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⑵俭而吝,则虽堆金积玉,与乞儿何异?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 《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作者朱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C.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记述了作者在留学日本仙台时,与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中的几件事,表达了对老师的尊敬与怀念之情。

D. 《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是茨威格,他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父亲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智者。

②父子俩在那里度过了整整四个月的旅游生活。

③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文、史、哲、艺等几乎无所不精。

④白天他们或步行或骑马,徜徉于自然美景和人文胜景之间。晚上他则坐在星空下,听父亲讲天文知识,欣赏美丽迷人的夜色。

⑤泰戈尔12岁那年,父亲就带他去喜马拉雅山旅游。

⑥泰戈尔的成长经历启发我们:一个人的茁壮成长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⑦父亲对他的教育概括起来说就是:潜移默化、身体力行。

A. ①⑦⑤②④③⑥    B. ①⑦②⑤④③⑥

C. ③①⑦⑤④②⑥    D. ③①⑦④⑤⑥②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B. 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

C. 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D. 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军乐团奏响《检阅进行曲》,万众瞩目的阅兵分列式开始了。

B. 舆论的力量就像排山倒海一般,令人无法抵挡。

C. 电影《大鱼海棠》的预告片中“守望重生”“义无反顾”“爱苦别离”三个章节对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刻画。

D. 照片中她身穿深色西服套装,或是正襟危坐,或是嘟嘴卖萌,优雅俊美。

 

下列词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A. 轩昂      凌空      凛冽      眼花潦乱

B. 监视      落弟      桅杆      油光可鉴

C. 蒙昧      坠毁      紧绷      惮精竭虑

D. 浩瀚      窒息      慰勉      筋疲力尽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 名(nì)  要(sài)   吹(xū)   锐不可(dǎng)

B. 发(bān)  裁(zhòng)   责(jié)   首低眉(hàn)

C. 热(zhì)  首(qiáo)    蓝(zhàn)  屏息声(liǎn)

D. 波(lín)  刻(juān)    农(diàn)  无消息(yǎo)

 

作文小练笔。

课文善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很好地表达出了作者在悬崖上进退两难的恐惧感。请你也运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某种心情。

 

假如你班开展漫话探险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后面任务。

环节一【探险故事,你说我说】从古到今,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探险家,他们上天入地,走南闯北,打开了自然界一扇扇紧闭的门窗,让我们知道了世界上的许多秘密。

(1)请你举出一位著名探险家,并简要说说他的贡献。

环节二:【探险招聘,学会生存】学校准备在今年暑期举办生存夏令营活动,现招聘志愿者前往挑战。挑战的地方有荒岛、荒山、荒漠、荒原等。到时候只许带极少量的食品和最基本的生活用品。

(2)请你作为招聘小组成员,就应聘成员选择的挑战地点设计两个面试问题。(挑战地点自选)

(3)在这次夏令营活动中,如果你在野外遇到困境了,需要求救,你将采取哪些方法?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跳 河

赵丽宏

①在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我爬上了苏州河大桥的水泥桥栏。我站得那么高,湍急的河水在我脚下七八米的地方奔流。我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准备往下跳,然而脚却有点儿发抖……背后有人在小声议论——“喔,这么高,比跳水池的跳台还高!这孩子敢跳?”“胆子还真不小!”“瞧,他有些害怕了。”议论声无一遗漏,都传进了我的耳朵。于是我闭上了眼睛,又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②这还是读初中一年级时的事情。放暑假的时候,我常常和弄堂里的一帮小伙伴一起下黄浦江或者苏州河游泳。有一天,看见几个身材健美的小伙子站在苏州河桥栏上轮流跳水,跳得又潇洒又优美,令人惊叹又使人羡慕。我突然也想去试一试,他们能跳,我为什么不能呢?小伙伴们知道我的想法后,都表示怀疑,他们不相信我有这样的胆量。我急了,赌咒发誓道:“你们看好,我不跳不姓赵!””看我这么认真,有几个和我特别要好的孩子也为我担心了,他们说:“好了,我们相信你敢跳了。你可千万别真的去跳!”“假如‘吃大板’(“吃大板”,指从高空落水时身体和水面平行接触,极危险),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可是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拦我的决心。我爬上桥栏时,小伙伴们都为我捏一把汗,有几个甚至不敢看,躲得远远的……

③然而当我站到高高的桥栏上之后,却真的害怕起来,尤其是低头看桥下的流水时,只觉得头晕目眩。在这之前,我从未在超过一米以上的高度跳下水,现在一下子要从七八米高的地方跳入水中,而且没有任何准备和训练,真是有点儿冒险。如果“插蜡烛”,保持直立的姿势跳下去,危险性要小些,但肯定会被人取笑。头先落水呢,一点儿把握也没有……我犹豫了几秒钟。在听到背后围观者的议论时,我一下子鼓起勇气:头先落水!

④我眼睛一闭,跳了下去。但结果非常糟糕,因为太紧张,落水时身体蜷曲着,背部被水面又狠又闷地拍了一下,几乎失去知觉。挣扎着游上岸时,发现背脊上红红的一大片。不过,这极不潇洒的一跳,却使我懂得了怎样才能使身体保持平衡。

⑤“这一跳不行,我重跳。”当小伙伴们拥上来时,我喘着气宣布了我的决定。不管他们怎样劝阻,我还是重新爬上了桥栏。我又跳了两次。尽管我看不见自己落水时的姿势,但从伙伴们的赞叹和围观者的目光来看,后两次落水我是成功了。

⑥我的父母和学校的老师从来不知道我曾到江河里游泳,更不知道我还敢从桥头往河里跳。他们也许不会相信,这样一个经常埋头在书中的文质彬彬的好学生,竟然会做出这种只有顽童才会去干的冒险行动。然而我确确实实这样干了,干得比顽童还要大胆。

⑦为逞一时之强而去冒这样的险,似乎有点儿蠢,有点儿不值得,但我因此而树立了这样的信念:凡是我想要做的,我一定能够做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信条越来越明确。尽管以后我也不断有过失败和挫折,但我从来没有轻易放弃过自己所追寻的理想和目标。

1.在跳河前,的心理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根据选文内容,把的心理变化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惊叹羡慕——__________——__________——鼓起勇气

2.段中对小伙伴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3.段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从全文看,是怎样的一个人?从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古代文学典籍中的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B. 莫顿·亨特是英国作家,《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作者记叙的其童年的一件往事。

C. 冰心,原名谢婉莹,她的诗集代表作有《繁星》《春水》。

D. 我国古代文学中,三十岁称而立,六十岁称花甲,七十岁称古稀”。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13110/24158) 首页 上一页 13105 13106 13107 13108 13109 13110 13111 13112 13113 13114 1311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