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下面小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竟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 “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 诗中“秋花”对“密叶”,“绿水”对“青烟”,对仗工整,这正体现了古体诗严格要求对仗的特点。

C. 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D. 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E.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2.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德威,徐州彭城人也。德威姿貌魁伟,颇以干略见称。大业末,从左光禄大夫裴仁基讨贼淮左,手斩贼帅李青珪。后与仁基同归李密,密素闻其名,与麾下兵,令于怀州镇守。

武德元年,密与王世充战败入朝,德威亦率所部随密归。高祖嘉之,授左武候将军,封滕县公。及刘武周南侵,诏德威统兵击之,又并州总管府司马。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武周获德威,令率其本兵往浩州招慰。德威自拔归朝,高祖亲劳问之,兼陈贼中虚实及晋、绛诸部利害,高祖皆嘉纳之。改封彭城县公。未几,检校大理少卿。从擒建德,平世充,皆有功,转刑部侍郎,加散骑常侍,妻以平寿县主。

贞观初,历大理、太仆二卿,加金紫光禄大夫。俄出为绵州刺史,以廉平著称,百姓为之立碑。寻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十一年,复授大理卿。太宗尝问之曰:“近来刑网稍密,其过安在?”德威奏言:“诚在主上,不由臣下。人主好宽则宽,好急则急,律文失入减三等,失出减五等。今则反是,失入则无辜,失出便获大罪。所以吏各自爱,竞执深文,非有教使之然,畏罪之所致耳。陛下但舍所急,则‘宁失不经’复行于今日矣。”太宗深然之。数岁,迁刑部尚书,兼检校雍州别驾。十七年,至濮州,闻祐杀长史权万纪,德威入据济州,斩杀李佑,遣使以闻。诏德威便发河南兵马,以申经略,会遭母忧而罢。十八年,起为遂州刺史,三迁同州刺史。

永徽三年卒,年七十一。赠礼部尚书、幽州都督,谥曰襄,陪葬献陵。

(《旧唐书•刘德威传》)

1.对下列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淮左:淮河以东地区,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

B. 礼部:六部之一,掌管考试、学校教育、礼乐、祭祀、宴会食品、铸造印符、册封,全国的佛、道教事务, 少数民族的册封、招待以及全国的工程、工 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务等。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宣传部、文化部、民委、食品监督部门、新 闻出版总署、宗教局、等部门的综合。

C. 丁忧:源于汉代,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后多专指官员居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母死,为母守丧称“丁母忧”。

D. 判:高位兼低职;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2.下列各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B. 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C. 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D. 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德威有才干有谋略,武德元年,李密和王世充作战失败后归附朝廷,德威跟随李密归附朝廷,并屡次受到唐高祖的提拔,死后在献陵陪葬。

B. 刘武周抓获刘德威后,下令德威率领自己的士兵前往浩州招抚百姓。德威逃回朝廷,得到唐高祖的亲自慰问。

C. 唐朝法律条文规定,因过失判人入罪的官吏要减三等处罚,因过失判人出罪的官吏要减五等处罚,而唐太宗时期法律则刚好相反,比较宽松。

D. 刘德威占据济州后,皇帝让刘德威任意调遣黄河以南的兵马,借以施展刘德威的抱负,但恰逢刘德威的母亲去世而作罢。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太宗尝问之曰:“近来刑网稍密,其过安在?”

(2)后与仁基同归李密,密素闻其名,与麾下兵,令于怀州镇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特定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使特定生物在性状、营养或消费品质等方面满足人类需求的一门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的出现,最初是为了达到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特定生物体,观察生物体表现出的性状,进而揭示基因功能的目的。在科学家们的努力下,外源基因的导入技术由初试至成熟,经历了显微注射法、脂质体介导法、基因枪法、电击法、农杆菌介导法、体细胞核移植法等多代技术的发展。1983年,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转基因烟草的出现,标志着世界上首个真正的转基因生物的诞生。而首例转基因食品,则是1993年投放在美国市场的转基因晚熟西红柿,它的出现也标志着转基因食品时代的到来。

农业上,人口增长与粮食匮乏的矛盾日益尖锐。据推测,2025年全球人口将达80亿,这意味着粮食产量要比1990年提高80%才能满足需求,而单纯寄希望于耕地面积的扩大和灌溉能力的提高是难以实现的,唯有改良和选育高产作物品种才能实现。而转基因作物在产量、抗逆性和品质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医学上,通过转基因技术实现治疗遗传性疾病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手段。1990 年,美国国立卫生院的科学家以反转录病毒为载体,把腺苷脱氨酶基因导入到一名患ADA缺陷症的女孩体内的淋巴细胞中,使这个患者先天缺损的免疫系统趋于正常。

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者以之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是转基因食品,而转基因成分通常是指食品中含有的外源基因以及由它编码的蛋白质。换言之,转基因食品未必都带有转基因成分,而不带转基因成分的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没有差异。目前转基因大豆的核心在于大豆作物中含有具有抗虫效果的BT蛋白,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负面作用,国家规定进口大豆只能用来榨油和作为饲料,而在榨油的过程中BT蛋白已经作为废渣等被去掉,食用转基因大豆油的实际成分,仅为从大豆中提炼出来的脂质,并不含BT蛋白。换言之,转基因大豆油与非转基因大豆油的化学成分完全一样。

另一方面,BT蛋白的毒性也是相对的。含BT蛋白的转基因大豆被昆虫吃下之后,BT蛋白与昆虫体内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产生毒性蛋白复合体,进而杀死昆虫。而人类并不存在这种特异性受体,所以即使人食用BT蛋白,体内也不会产生毒性物质。而且实际上,用细菌培养生产出BT蛋白,并作为生物农药喷洒到农作物上的做法,已施行了几十年,转基因只不过是让这种“绿色农药”的加工生产在植物体内自行完成而已。相比之下,非转基因大豆在种植的过程中,虽然没有转基因成分,但是受到害虫肆虐的影响,需要喷洒大量的农药,残留的农药化学成分对人体的危害性反而更大。

(摘自《中国科学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转基因技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转基因技术作为一门生物技术,能使特定生物体在性状、营养或消费品质等方面满足人类需求。

B. 要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特定生物体的基因组中,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C. 在转基因技术中,外源基因的导入技术从显微注射法、脂质体介导法等发展到体细胞核移植法,从而步入成熟期。

D. 转基因技术虽然以揭示基因功能为最初诉求,但是实质上人们达到的目的远远不止于此。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人口增长和粮食匮乏的矛盾日益加剧,在未来十几年内会变得更加尖锐,人口增长凸显粮食供求的紧张。

B. 科学家用转基因技术帮助一名患ADA缺陷症的女孩修补了先天缺损的免疫系统,让人看到了转基因技术的医学价值。

C. 若说转基因食品是指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者以之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那么“转基因大豆油”就是转基因食品。

D. 食用转基因大豆油是安全的,因为转基因大豆油的化学成分和非转基因大豆油的完全一样,并且其所含的BT蛋白对于人体是无毒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粮食危机在未来十几年间将会异常严重,而应对之策是改良和选育高产作物品种,如在很多方面有显著优势的转基因作物。

B. 我们要科学对待转基因食品,并不是所有转基因食品都带有转基因成分或者对人类有负作用。

C. 转基因大豆中BT蛋白的毒性有相对性,因为这种BT蛋白只有和昆虫体内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会产生毒性物质。

D. 转基因大豆种植不需传统农药,而非转基因大豆却难以避免农药的残留,因此食用转基因大豆更安全。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近日,央视节目《朗读者》引发了新一轮的文化热潮。网友和观众纷纷称赞:在 “娱乐至死”的综艺节目包围下,这样的文化类节目简直就是“一股清流”。节目策划人兼主持人董卿表示:当下,碎片化阅读成主流,深度阅读日渐式微,节目宗旨就是通过人们饱含深情的朗读,让观众恰如其分地感受文学的力量,让文学中的“情感”成为人与人之间的联结,让文学回归生活语境。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进入春季后,天气日渐转暖,人们会感到困倦、疲乏、头昏欲睡,这种现象叫春困。冬天,人体受到低温刺激,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_____,汗腺和毛孔也随之闭合,以减少热量的散发,维持人体正常体温。进入春季后,_____,人体毛孔血管开始舒张,皮肤血液循环也旺盛起来,耗氧量不断地加大,大脑的供氧量则显得不足,加上温暖气温的刺激,会使大脑受到某种抑制。因而_____

 

下列关于交际中的语言运用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对人称字,对己称名,特别是有时称呼自己时用“仆”、“鄙人”、“不肖”等贬低自己身份的说法。

B. 生活雅语有:对方到场说“光临”,未及迎接说“失迎”,自己接受说“笑纳”,祝人健康说“保重”。

C. 柳宗元《捕蛇者说》里将“民风”称作“人风”,是由于禁忌唐太宗李世民中的“民”字。

D. “朕”是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有的自称,之前是普通的第一人称代词,如屈原追忆自己的父亲时称“朕皇考”。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林语堂先生说,中国的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华如水静流,中国人是多情的、善感的。虽然我们不都是诗人,可总会在人生的某种时刻,忽然间诗情上涌:________;________。那就让我们从寻找中国诗歌的意象开始,从一草一木,从春花秋月开始起程,沿着诗歌的通幽曲径,抵达我们的心灵深处。

①总会有那样一个节点,我们品味人生,思绪万千

②成年跌宕时,我们谁不曾在诗酒中流连

③我们谁不曾登高看水阔山长?我们谁不曾渴望逃离喧嚣,寻访静谧的田园

④我们谁没有经过春来秋往的涤荡?我们谁没有经历日月交叠的轮转

⑤总会有那么一个契机,我们想寻找真实的自己

⑥少年飞扬时,我们谁不曾向往长剑狂歌的豪侠倜傥

A. ⑥②④③⑤①    B. ④③⑥②①⑤    C. ④②⑥③⑤①    D. ⑥③②④①⑤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海明威的作品,得力于他多年新闻记者的功底,形成了一种简明、清新、干净的散文文体,被人们称为“电报式文体”。

B. 对于杜甫的成就,现在我们会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在当时杜诗价值并不为人所认知,最早给予高度评价的是元稹和韩愈。

C. 在伦敦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囊括了金牌38枚、银牌27枚、铜牌23枚,奖牌总数达88枚,位居排行榜第二。

D. 傲慢地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曾认为,只有人类才是有智慧的生命体,而其他动物不过是受制于条件反射、具有生理反应的简单生命。

 

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 

②《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虽然体弱多病,爱使性子,但也不乏玲珑剔透的一面。  ③各界群众深切缅怀只身与歹徒殊死搏斗,维护社会正义而临危授命的英雄。 

④虽然李白、杜甫是唐诗星空中的双子星座,但是二人诗风南辕北辙:一个豪迈飘逸,另一个沉郁顿挫。

⑤孟子散文是对话体论辩文,文章说理形象、论辩有力;荀子散文纵横捭阖,体制宏大,逻辑性强。 

⑥《动物游戏之谜》一开始对于动物游戏的描述,生动而形象,令人拍案而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③⑤⑥    D. ④⑤⑥

 

补写出句子空缺的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山高入天,人在山水,呼吸困难,紧张不安的情景。        

(2)《秋兴八首》直接点明作者漂泊他乡,思念故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音乐的效果,《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同样的手法。

(4)在《寡人之于国》中,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5)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泊岳阳楼下

杜 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开端,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有百层之高,营造了壮阔雄浑的意境。

B. 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檠;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C.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句可见安史之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转变,给杜甫这样的知识分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阴影。

D. 尾联“鲲鹏”化用《庄子·逍遥游》的典故,其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表现自己对前途的绝望。

2.本诗与《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黄祖舜,福州福清人。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权守尚书屯田员外郎,徙吏部员外郎,通判泉州。将行,言:“抱道怀德之士,不应书干禄,老于韦布。乞自科举外,有学行修明、孝友纯笃者,县荐之州,州延之庠序,以表率多士;其卓行尤异者,州以名闻,是亦乡举里选之意。”下其奏礼部,遂留为仓部郎中,迁右司郎中、权刑部侍郎兼详定敕令司兼侍讲。进《论语讲义》,上命金安节校勘,安节言其书词义明粹,乃令国子监板行。荐李宝勇足以冠军,智足以料敌,诏以宝为带御器械。

兼权给事中。张浚薨,其家奏留使臣五十余人理资任,祖舜言:“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乞为之限制。”遂诏勋臣家兵校留五之一。户部奏以官田授汰去使臣,祖舜言:“使臣汰者一千六百余人,临安官田仅为亩一千一百,计其请而给田,则不过数十人。”事不行。保义郎梁舜弼、汉弼,邦彦养孙也,并阁门祗候,祖舜言:“阁门不可以恩泽补迁。”知池州刘尧仁升右文殿修撰,知新州韩彦直升秘阁修撰,祖舜言:“修撰本以待文学,不可幸得。”故资政殿学士杨愿家乞遗表恩,祖舜言:“愿阴济秦桧,中伤善类。”皆寝其命。秦熺卒,太傅,祖舜言:“熺预其父桧谋议,今不宜赠帝傅之秩。”追夺之。

迁同知枢密院事。金主亮犯淮,刘汜败,王权走,上将诛权以厉其余,祖舜言:“权罪当诛,汜不容贷。刘锜有大功,闻其病已殆,权、汜诛,锜必愧忿以死,是国家一败兵而杀三将,得无快于敌乎?”上嘉纳。薨于官,谥庄定。

(节选自《宋史·黄祖舜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B. 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C. 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D. 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B. 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后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D. “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大臣死后,追授给大臣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祖舜认为,那些守道德讲仁义的读书人,不响应诏书求取俸禄,到老未仕。所以,请求在科举以外,州县应该选拔举荐守道德讲仁义的读书人。

B. 黄祖舜曾兼任侍讲,向朝廷进献《论语讲义》一书,受到好评,皇帝还让国子监刻板发行。

C. 黄祖舜代理给事中一职时,对权贵家族之人如张浚家人、梁邦彦养孙等向朝廷提出的不合理请求,多次向皇帝进言阻挠。

D. 金主完颜亮南侵,刘汜兵败,王权逃跑,皇帝要诛杀王权以儆效尤,黄祖舜制止了此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

(2) 刘锜有大功,闻其病已殆,权、汜诛,锜必愧忿以死,是国家一败兵而杀三将,得无快于敌乎?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大煞风 一往情 倚老卖

翁敏华

文题由一种文字游戏构成,叫“成语缩脚”,本文的主人公曾经用来写过信,全信就像一篇密电码,署名即是“大煞风 一往情”,把“缩”进的“脚”拖出来就是“景深”二字。我在这里要记的,是“景深老”,一位多才多趣的老先生———赵景深。

初仰先生,即在袅袅的昆曲声中。那天上海昆曲研习社恢复曲会,假座我校东部礼堂。人说前排就座的满头白发的老先生,就是“赵老”———噢,一位面目和善的好先生。赵老是昆曲研习社社长,讲了一番话,接着就带头唱起了曲子,记得唱的是“窦娥冤”里“斩娥”的【端正好】带过【滚绣球】曲。这是正旦扮演的窦娥唱的著名曲子,甭说大学教材,就是中学语文书里也选有,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旦角的唱段,赵景深先生反串,这在“四人帮”被打倒没几年、拨乱反正的日子里,我感受到了个中深意。

就这样,得以步入赵老的家———位于淮海中路妇女用品商店后头的弄堂里,典型的上海石库门房子。导师第一次带我去,还是参加昆曲社的活动。如同一般上海弄堂房子一样,赵府也从后门进出。后门上装有门铃(当时很少见),摁铃,三楼窗户便出现赵家保姆的脸,见是认识的人,她就会放下一只竹篮子来,篮底中央躺着一把钥匙,由你自己开门。后来这空中竹篮晃悠晃悠的场景,整整演绎了两年多———导师去世后,赵先生收我为“私淑弟子”,让我每个周六上他家听课半天,这场景,距今已有三十年,每每想起还令人感念不已:所谓师生,不正是老师交把“钥匙”给你,由你自己去打开知识的大门、步入艺术的殿堂么?

正是在赵府,得以拜见蒋星煜、胡忌先生,得以领略华文漪的妩媚、岳美缇的清雅,还有刘异龙的滑稽突梯。在赵老八十岁的生日家宴上,他夫妇演唱了《长生殿·小宴》,令人推想二位年轻时的风采———好一对夫唱妇随的昆曲伉俪!

回忆赵老的文章何其多也,书也出了不止一本。但是我还有两件印象特别深的往事,欲记在这里。

其一,在课上,有一次不知怎么的说到了《琵琶记》,说到1957年那次在北京召开的《琵琶记》学术研讨会,赵老说:“其实我那次是揣了两篇论文去的,一篇肯定,”他右手往右边口袋里比划比划,“一篇否定,”他左手又在 左边口袋里比划了一下,“到北京去轧苗头,再决定抛出哪一篇去。”当即有人打岔。让我吃惊的是先生的坦白。先生难道不知道这是“墙头草两边倒”么?就这么随随便便地透露给他众多的弟子们了。

后来,多次想起,慢慢地,我想明白了。五七年是个什么样的年份?若是谁,为了一部《琵琶记》,被打成右派,值么?“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我心说:先生真是个明白人呐,南方式的智慧。知识人性格也五花八门,不会只有梁漱溟一种。

其二,有一天课后,赵老收到一封信,拆开看,笑了,再看,笑得更厉害了,直至笑到捂住眼睛、趴在桌上、流出眼泪。笑得我们也好奇起来,纷纷凑近看信。信是扬州师院任半塘先生寄来的,没有多少文字,却在正中画了一把破刀,毛笔画的,犬牙似的刀刃,沾着血(红墨水),刀下则滴滴答答血迹斑斑,边上一行直排的字:“赵景深借刀杀人!”原来是,报刊上有人发表文章驳斥任半塘先生在《唐戏弄》里的观点,任先生误以为是赵门弟子所为,故打上门来讨伐。赵门弟子见状,一个个义愤填膺,张三这个角度,李四那条线索,已经在分工如何反击了。赵先生去卫生间擦了眼泪,步履蹒跚哆哆嗦嗦地回座,听说后忙制止:“介好白相一桩事体,一当真就勿好白相了。”他用沪语说。

这就是赵景深。三十年代当编辑,向老舍约稿,信笺中央大大地写个“赵”字,用红笔画一个圈儿:“老赵被围,速发救兵”,老舍一看,立即寄来稿件和回信,在赵景深原画上添一支破围的红缨枪:“元帅休慌,末将来也!”那天看见任先生的信,赵老一定是想起了当年的这桩逸事,故而笑得这样一发不可收。我真后悔没像记者那样追根问底,不知道赵先生最终是怎么回这封信的,不然,又可增添一桩直如老舍回信赵景深这样的文坛佳话。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大煞风”景的事,但赵老始终是如此的“一往情”深,对事业,对学生,对朋友同行。

【注】四人帮:指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所结成的反革命帮派。轧苗头:遇事通过察言观色来进行分析,作出判断。,介白好相:上海方言,“这么好玩”的意思。,勿好白相:不好玩了。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两次提到“钥匙”一词,前者指的是通常意义上的“钥匙“,指开锁的工具。后者则是“钥匙”的比喻义,指有效的方法,窍门。

B. 文中写到赵景深先生参加《琵琶记》学术研讨会时,准备了意见完全相反的两篇论文,主要用意是表现赵老除用心研习昆曲外,也有着南方式的狡猾,遇事能灵活应变。

C. 文章标题新颖,含义深刻。既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又暗含了文章传主的姓名,并且文章结尾的点题,使标题含义又更深刻。

D. 赵景深先生是一位多才多趣的老先生。赵老既研习过昆曲也当过编辑,但文章重点谈的是赵老先生的人格魅力,对事业,对学生,对朋友同行的“一往情深”。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准确的两项是(   )

A. “成语缩脚”是一种文字游戏,会玩这类游戏的人都是多才多趣的人,本文作者和赵景深先生都是玩此类游戏的高手。

B. “我感受到了个中深意”一句中的“个中深意”指赵景深先生借窦娥唱的曲子表达对“四人帮”颠倒黑白的愤怒控诉,抒发对国家拨乱反正的喜悦心情。

C. 赵景深先生收到扬州师院任半塘先生寄来的讨伐信后笑出了眼泪,,原因是他觉得任先生跟自己一样都是很懂幽默的人。

D. 赵景深先生当编辑很另类,总是以漫画形式向人约稿,比如他向老舍先生约稿时就在信笺中央大大地写个“赵”字,用红笔画一个圈儿,表示“老赵被围,速发救兵”的意思。

E. 文章选取赵景深先生的生活点滴,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刻画了主人公的形象,令人在会心一笑之中领会主人公的学识与人品。

3.联系全文,谈谈对文章中“大煞风   一往情”的理解?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只见牛的犄角,富裕农民的长毛绒高帽,农妇们的头巾在集市上攒动。尖厉刺耳的嘈杂声嗡嗡声一片,持续不断,气息粗犷。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丢脸。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大声喊道:“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了。”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奥士高纳大爷,马朗丹先生是个值得信赖的人,我不会相信他把这根绳子错当成了皮夹子。”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奥士高纳大爷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跟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聊起了绳子的事情。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只能再次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有人背后议论说:“这都是骗子的歪理。”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这篇小说叙事详略得当,巧妙地处理了“赶集”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的群众场面和主要人物的关系,使主要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B. 小说从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对奥士高纳进行描写刻画,塑造了一个勤俭、诚实、富有正义感的下层劳动人民形象。

C. 马具商是农村小奸商,他狡猾、阴险、诡诈,通过他的行为和举动,可以看出,他的处世哲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 小说中的下层人民思想麻木,是非不分,是荒唐社会道德的基础,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而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

E. 小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篇没有华美的辞藻,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使全文呈现出含蓄清新的风格特点。

2.小说第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小说主要内容是围绕一个老实人而展开的,如果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会更好,你认为和原标题相比哪个更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知人论世”最早见于《孟子·万章下》。孟子这里所谓的“知人论世”,其本义是指“交友之道”。后经文论家的发展,“知人论世”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即“知人论世法”,是一种要理解文本必须先了解作者为人及其所处时代的论文方法。

“知人”是指鉴赏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写作动机等信息;“论世”是指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去考察作品的内容。“知人论世”是广为人知、影响深远的传统诗歌鉴赏方法,其基本的原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诗歌,必须将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平遭际等与作品联系起来。清人黄子云认为,在吟咏之时,应先揣知作者当时所处境遇,然后以“我”之心,求无象于窅冥恍惚之间。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也提出,不了解古人生活的时代,不可妄论古人的文辞,知其世,而不知古人的身处,也不可以遽论其文。王国维也认为,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由此看来,在教学古代诗歌的过程中,必要的背景简介不可少。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通过持续的背景简介,帮助学生建构文学史的框架,这样学生就会在文学常识积累中逐渐拥有高瞻远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智慧和能力。

鲁迅在评论陶渊明时曾说,陶渊明固然写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寄兴田园的篇章,却也写过“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等愤世嫉俗的悲壮之歌;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同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朱熹也曾评论说,陶渊明的诗,众人皆说是平淡,据我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不易察觉,露出其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的人,又如何写得出这样言语的诗句。由此看来,没有对作者及其时代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而是任意取舍,必定会影响到对其诗作的理解。

唐代诗人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表面上写一位新嫁娘精心打扮自己等待天亮见公婆时的忐忑不安,心理描绘惟妙惟肖,其人呼之欲出。而诗人的本意却是以此为喻,委婉试探自己的诗作合不合主考大人的评判标准。“洞房昨夜停红烛”喜举进士也,“待晓堂前拜舅姑”将见主考大人也,“妆罢低声问夫婿”以所作之诗请教于张籍也,“画眉深浅入时无”能否获主司之赏识也。张籍自是心领神会,于是用同样的手法做了巧妙的回答,《酬朱庆馀》:“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前两句是说朱庆馀德才兼备,文质彬彬,自知文章写得好,但是还不够自信;后两句张籍对其作了肯定的回答,同时流露出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不了解诗人这些进献、酬和文字背后的交往,就无法理解作诗的本意。

“知人论世”对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鉴赏,对更深刻、更透彻的全面了解作家的创作本意和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王美智《知人论世与古代诗歌鉴赏》)

1.下列关于“知人论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知人论世”作为传统诗歌鉴赏方法,广为人知,影响深远,对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鉴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B. “知人”是指对作者的身世、经历、写作动机等作了解;“论世”是指考察文学作品内容要考虑作者所处的时代。

C. “知人论世”就是要联系作家的生平遭际、思想为人和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等,来理解和评价诗歌。

D. “知人论世”语出《孟子》,本义是指交友之道,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即孟子所谓的“知人论世法”。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对作品任意取舍,不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作者及其时代,就必定会影响到对其作品的理解。

B. 有了文学常识的积累,拥有高瞻远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能力,就构建起了文学史的框架。

C. 如果不用“知人论世”进行赏析,那么《近试上张水部》一诗很可能被看成闺情诗。

D. 高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作品相关背景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正确把握。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清人黄子云、章学诚的论述,从正反两面对比论证了评论诗文必须先了解作者的身世处境和时代背景。

B. 朱庆馀和张籍的献酬诗,极富生活气息,看似写闺情,实则另有深意,以此论证了“知人论世”的重要性。

C. 鲁迅和朱熹对陶渊明的评论,都指出其具有既平淡、又豪放的特点,有力地论证了“知人论世”的必要性。

D. 王国维运用假设论证法指出,如果已经做到了知人论世,还不能正确解读诗歌,这样的读者是很少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北京电视台春晚小品《取钱》大受好评。它讲述的是一个热心人出门,遇到一位接到骗子电话的大妈,便百般劝阻其给骗子转账,反而被大妈当作坏人,历经波折误会最终得以澄清的故事。因小品中骗子打电话时说的是某省方言,一律师以“地域歧视”为由提起诉讼,要求电视台和该小品剧组赔礼道歉并给予经济赔偿。律师此举引起网友热议。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右图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请用简洁的语言从图中总结出两条知识遗忘的规律,并总结一下这张图在学习方面给你的启示。

  规律:①                                       

        ②                                       

  启示:____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的儒者将孔子看成圣人,把孟子看成亚圣。历代帝王几乎都将孔子视为无可挑剔的圣人,但对孟子,总觉得味道有点儿别致。既然如此①              这也许因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孟子的性善论,一是他的民本思想。这里说孟子主张性善论,②            。孟子认为人性本是善的,因了后来的不良教育及社会熏染而变坏了;荀子认为人性本是恶的,但通过教育和觉悟可以走向善。③               ,其价值取向也都是让人培养和保持善和美,但切入点不同。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每年4月中旬,旅游团疯了似地赶往全国唯一的傣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参加东方狂欢节——西双版纳泼水狂欢,水桶大战,万人空巷,皆呼过瘾。 ①  对于大多数人,“狂欢”的嗜求  ② 大过了对傣族水文化的探究,  ③ 伴随泼水节的一系列庆典仪式,  ④ 被很多人选择性忽略。  ⑤ 泼水节之所以名列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盖因其几乎涵盖了傣族文化最精华的部分, ⑥  也是傣族生态文明观“没有水就没有林,没有林就没有田,没有田就没有粮,没有粮就没有人”的写照。在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泼水节的活态传承和文化心理只怕国内无出其右。

A. /      往往     并且    也     可是      况且

B. 但      却      /      往往     /        并且

C. 并且     /      而      却      原来     并且

D. 可     似乎     而      也      其实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这本书文风幽默风趣,个性十足,书中的插图简练明朗,蕴含着作者对不同人生阶段和社会环境变化的独到思考与发现。

B. 春节是合家团圆的节日,但对于入住养老院的老人看来,春节往往是情绪波动的敏感期,一些老人会因无法与家人团聚而闹情绪。

C. 翁偶虹先生是一代戏曲名家,倾尽一生心血创作了《桃花村》,是在京剧老戏《花田错》的基础上翻新而成的艺术精品。

D. 我国成功发射的脉冲星实验卫星属于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入轨并完成在轨测试后将开展在轨技术试验,主要验证星载脉冲星探测器性能指标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长城抗战后,华北已成为多事之秋,野心日益膨胀的日本欲变华北为第二个“满洲国”,华北的情势越来越危急。

B. 我国著名的书法中,雄浑大气的颜体字与颜真卿刚直忠义的性格相维系;张旭的草书龙飞凤舞、气势非凡,与他的性情旷达相对应。

C. 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第6集中,梁思成去见徐志摩,谈话中说道:“昨天在宗孟先生那儿缘悭一面,今日特来拜访。”

D. 昨天夜里,凡此种种场景,皆如电光火石一般,在难以入眠时掠过我的眼前,让我的心绪久久不能平息。

E. 在初中时,唐爽做过一件让全班同学都不可理喻的事情:班里开家长会,他当着全班家长的面把自己的妈妈“轰了出去”,自己参加了家长会。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                           ”,蕴含着新事物层出不穷,终将战胜旧事物的哲理。

(2)苏轼的《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暂与宇宙永恒的句子是“                         。”

(3)《离骚》中表现诗人执着追求理想,即使失去生命也心甘情愿的名句是“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芳草渡

【宋】 贺铸

留征辔,送离杯。羞泪下,捻青梅。低声问道几时回。秦筝雁促①,此夜为谁排。

君去也,远蓬莱。千里地,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

【注】①“雁”即雁柱,为筝上支弦之物,古筝的弦柱斜列有如飞雁斜行,故称。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同是送别词,这首词与柳永《雨霖铃》先写别前思绪纷乱,再写别时依依不舍,最后写别后相思难诉不同,主要抓住临别时的场面来写,笔墨集中,匠心独运。

B. “捻青梅”的“捻”字是用手指搓转的意思,与前文的“羞”字相应和,非常形象地写出女子欲说还羞,低首捻梅的形象。

C. 词的下片“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几句,借女子的口吻,写丈夫远去之后,把诸多烦恼都留给自己,用一种幽怨的语气,写出女子对丈夫的依恋。

D. 这首词语言浅近自然,朴实无华,不事雕琢,读来似与人对面而语,让人耳目一新。

E. 这首词写妻子与丈夫离别时的情景,在表达方式上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写出了夫妻离别时难分难舍之情。

2.这首宋词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形象?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倜荡,不自业,为县捕盗,犯法,吏笞辱几死,乃亡命从永平军,稍为牙将。大历中,李灵耀据汴州反,玄佐乘其无备,袭取宋州,有诏以州遂隶其军,节度使李勉即表署刺史。   

德宗建中初,进兼御史中丞,充宋、亳、颍节度使。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迁检校兵部尚书、兼曹濮观察、汴滑都统副使。

李希烈之反,玄佐与李勉、陈少游、哥舒曜联兵屯淮、汝,数困贼。帝在奉天,垂意关东,乃诏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希烈攻陈州,玄佐救之,希烈走,遂进取汴州。诏加汴宋节度使、陈州诸军行营都统。玄佐本名洽,至是赐名以尊宠之。入朝,复兼北庭兵马副元帅、检校司徒。

性豪纵,轻财好厚赏。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弥甚。其后杀帅长,大钞劫,狃于利而然也。玄佐贵,母尚在,贤妇人也。常月织纯一端,示不忘本。数教敕玄佐尽臣节。见县令走廷中白事,退,戒日:“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居高当之,可安乎?”玄佐感悟,故待下益加礼。

汴有相国寺,或传佛躯汗流,玄佐自往大施金帛,于是将吏、商贾奔走输金钱,惟恐后。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初,李纳遣使至汴,玄佐盛饰女子进之,厚馈遗,皆得其阴谋,故纳最惮之。所宠吏张士南及假子乐士朝赀皆钜万;而士朝私玄佐嬖妾,惧事觉,酰玄佐,死,年五十八,赠太傅,谥曰壮武。

始,玄佐养子士干与士朝皆来京师,士干知玄佐死无状,遣奴持刀绐为吊,入杀士朝于次。帝恶其专,亦赐士干死。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九》,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B. 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C. 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D. 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指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或奏章;作为公文,它只能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用来抒发个人情感。

B. “汴州”是古地名,也称梁、汴,又称汴梁,简称汴,即 “直把杭州作汴州”中的“汴州”。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有“十朝都会”之称。

C. “端”是古代布帛的一种长度单位;“端”在古代也指一种礼服,“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端”就指礼服。

D. “商贾”是商人的统称。古代有“行商坐贾”的说法,商是流动着贩卖商品的人,贾是开店铺卖东西的人,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玄佐倜傥不羁,性情豪纵。他少年时期行为放荡.不事产业;发达以后,轻财好赏,因此汴州士兵变得贪财而又骄横。

B. 刘玄佐平叛立功,获得尊宠。他平定李纳有功,晋升检校兵部尚书等职,打败李希烈,加官汴宋节度使等职,并被皇帝赐名。

C. 刘玄佐孝敬母亲,听从教诲。他母亲多次告诫他要恪守为臣之道;他母亲劝告他礼待属下官员,他奉行唯谨。

D. 刘玄佐驭下不严,结局可悲。他不严格管理军队,结果他的士兵常常犯法乱纪;他对干儿子过分宠信,结果被其用酒毒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居高当之,可安乎?

(2)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乡下佬的劝告答案

〔美〕威廉·萨洛扬

有一年,我的叔父美立克从弗莱斯诺到纽约去旅行。

在他上火车之前,他的叔父迦洛看望了他一次,告诉他旅行上的种种危险。

“你上了火车,”那老人说道,“仔细拣定你的座位,坐下来,不要东张西望。”

“唔,叔叔。”我叔父说道。

“几分钟之后,火车开动了,”那老人说道,“两个穿制服的人会从夹道上走过来,向你要车票。不要睬他们,他们会是骗子。”

“我怎么会知道呢?”我叔父说道。

“你会知道的。”老人说道,“你不再是小孩子了。”

“唔,叔叔。”我叔父说道。

“你旅行了不到二十英里,一个讨人喜欢的年轻人会走到你跟前来,递给你一支香烟。告诉他你不抽烟,香烟上会有麻药的。”

“唔,叔叔。”我叔父说道。

“在你到餐车去的路上,一个很美丽的女郎会故意和你撞个满怀,而且差不多抱住你,”老人说,“她一定极其陪小心而且动人,你自然的冲动便是要和她做朋友。抛撇了你那自然的冲动,一直进餐车去吃东西;那女人会是女冒险家。”

“什么?”我叔父说道。

“婊子!”老人喊道,“一直进去吃东西,点最好的食品。如果餐车人满了,那美丽的女人坐在你同桌的对面,不要对着她的眼睛看。如果她讲话了,装做聋子罢。”

“唔,叔叔。”我叔父说道。

“装做聋子,”老人说道,“这是唯一摆脱的方法。”

“摆脱什么?”我叔父说道。

“摆脱全部邪恶的花把戏,”老人说道,“我旅行过的,我懂得我谈着的问题。”

“唔,叔叔。”我叔父说道。

“这我们不要多谈了。”老人说道。

“唔,叔叔。”我叔父说道。

“我们不要再讲这问题了。”老人说,“这完结了。我有着七个小孩子,我的生活一向是圆满正经的生活。我们不要再想到它罢。我有着地呀,葡萄呀,树木呀,牛羊呀,和钱呀。人是不能一切齐备的——除非什么时期有一天两天是如此。”

“唔,叔叔。”我叔父说道。

“在你从餐车回到你的座位的路上,”老人说道,“你会经过吸烟间。你在那儿会发现一批人打着纸牌,赌客们会是三个中年人,指头上套着看上去很值钱的戒指。他们会向你笑嘻嘻地点头,他们中间的一个会邀你入局。告诉他们,你不会讲英语。”

“唔,叔叔。”我叔父说道。

“这就好了。”老人说道。

“谢谢你。”我叔父说道。

“还有一件,”老人说道,“当你夜里上床的时候,把你袋子里的钱拿出来,放在你的鞋子里。把你的鞋子放在你的枕头底下,把你的头整夜搁在枕头上,不要睡熟。”

“唔,叔叔。”我叔父说道。

“这就好了。”老人说道。

老人离开后,第二天我叔父美立克上了火车,便一直横过了美利坚旅行到纽约去。

穿制服的两个人并不是骗子,带有上麻药的香烟的年轻人没有到来,美丽的年轻女人没有坐在餐车里和我叔父同桌的对面,吸烟室里也没有人打纸牌,我叔父把他的钱放在他的鞋子里,把他的鞋子放在他的枕头底下,第一夜整夜没有睡熟,但是第二夜,他却放弃了全部的规矩。

第二天,他自己把一支香烟递给了另一个年轻人,那年轻人接受了。

在餐车里,我叔父走到一边去,和一个年轻女郎同桌坐了。

他在吸烟间里发起了打扑克,还在火车开到纽约之前,我叔父认识了火车上的每个人,每个人也认识了他。

有一次,当火车穿过俄亥俄州的时候,我叔父和那接过香烟的年轻人和到跋沙尔去的两个年轻女郎组成了四人合唱队。

这次旅行是很愉快的旅行。

当我叔父美立克从纽约回来的时候,他的老叔父迦洛又来看他了。

“看光景你是一路平顺的,”他说道,“你遵守过我的教训了吗?”

“唔,叔叔。”我叔父说道。

老人远望着天空。

“有人靠我的经验得到了益处,这在我是觉得高兴的。”他说道。

(选自《中外微型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美立克去纽约旅行前后,叔父迦洛特地来看望他,给他说了一番话,主要是体现叔父是一个非常热心的老人,也体现了他对后辈充满着关爱。

B. 美立克在同叔父迦洛交谈时,态度一直恭恭敬敬,叔父每说一点,他都能积极地做出回应,表现出他很尊敬这位长辈,认为叔叔说的都是金玉良言。

C. 从叔父迦洛叮嘱美立克的内容可以看出,在叔父迦洛的眼里,社会上充满了欺骗、伤害、邪恶、偷盗等害人的把戏,暗示了他们叔侄所处的社会环境的黑暗。

D. 小说的结尾意味深长,一方面老人因为自己的经验能够帮到别人而欣慰,另一方面老人又为自己的经验在别人身上得到了验证而感到得意。

2.当美立克返回后,被他的叔父问及是否遵守教训,他回答“唔,叔叔”,这反映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请结合文本分析。

3.小说为什么以“乡下佬的劝告”为题目?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光明):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摘自光明网)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鹜、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摘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材料三(新浪):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摘自新浪网)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 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 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 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 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B. 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 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 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E.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3.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魏晋时期文的自觉

鲁迅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为艺术而艺术”是相对于两汉文艺“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而言。以曹丕为最早标志,它确乎是魏晋新风。

    鲁迅又说:“汉文慢慢壮大是时代使然,非专靠曹氏父子之功的,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劳。”曹丕地位甚高,后来又做了皇帝,极人世之崇荣,应该是实现了人生的最高理想了吧,然而并不。他依然感到“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两者并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帝王将相、富贵功名可能很快便是白骨荒丘,真正不朽、能够世代流传的却是精神生产的东西。“不假良史之词,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曹丕《典论·论文》)显赫一时的皇帝可以湮没无闻,华丽优美的词章并不依附什么却被人们长久传诵。可见曹丕所以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这种对人生“不朽”的追求相联系的。

这样,文学及其形式本身,其价值和地位便大不同于两汉。在当时,文学实际总是宫廷玩物。司马相如、东方朔这些专门的语言大师乃是皇帝弄臣,处于“俳优畜之”的地位。那些堂哉皇也的皇皇大赋,不过是歌功颂德、点缀升平,再加上一点所谓“讽喻”之类的尾巴以娱乐皇帝而已。至于绘画、书法等等,更不必说,这些艺术部类在奴隶制时代(作者持“魏晋封建说”,认为我国秦汉时期仍处于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自魏晋开始。)更没有独立的地位。在两汉,文学与经术没有分家。《盐铁论》里的“文学”指的是儒生,贾谊、班固、张衡等人也不是作为文学家而是因具有政治家、大臣、史官等身份而有其地位的和名声的。

在两汉,门阀大族累世经学,家法师传,是当时的文化保护者、垄断者,当他们取得不受皇权任意支配的独立地位,即建立起封建前期的门阀统治后,这些世代沿袭着富贵荣华、什么也不缺少的贵族们,认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能传之久远以至不朽的,只有由文学表达出来的他们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从而刻意作文,“为艺术而艺术”,确认诗文具有自身的价值意义,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等等,便也是很自然的了。

所以,由曹丕提倡的这一新观念极为迅速地得到了广泛响应和长久的发展。曹植在当时之所以具有那么高的地位,钟嵘比之为“譬人伦之有周孔”,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从他开始讲究诗的炼词造句。所谓“起调多工”(如“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精心炼字(如“惊风飘白日”“朱华冒绿池”等等),音调谐协(如“孤魂翔故城,灵柩寄京师”)……都表明他是在有意识地讲究作诗,大不同于以前了。自魏晋到南朝,讲求文词的华美,文体的划分,文笔的区别,文思的过程,文作的评议,文理的探求,以及文集的汇篆,都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它们成为这一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的突出特征,都鲜明地表示了文的自觉。

                                         ——摘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各项所述现象中,不属于对文章所述“文的自觉”的体现的一项是

A. 钟嵘的《诗品》强调“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至乎吟咏性情,亦何贵于干事?”把吟咏性情的诗和经事致用的经学儒术从创作特征上强调区别开。

B. 司马迁说自己创作史记的动机是“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鲁迅称赞《史记》是“无韵之离骚”,充分肯定了其文学成就。

C.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骈文讲究声律的和谐、用字的绮丽、辞汇的对偶和用典,体现了对文章形式美的刻意追求,甚至因此使文章在思想内容的表达上受到限制。

D. 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区分了诗、赋、碑、诔等不同文体的文体特征。

2.以下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曹丕对文章形式美的提倡,在曹植的诗歌创作实践中得到了具体体现,这也是曹植在当时具有极高的文学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B. 曹丕认为人的寿命有限,富贵功名转瞬即逝,好的文章却可以不依托于外物而传于后世。所以从人生价值的角度看,写出传世的文章比位居帝王将相更有价值。

C. 鲁迅说曹丕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是因为相对于“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曹丕更强调文学本身的形式和艺术价值。

D. 司马相如、东方朔等语言大师也追求文章的形式,但其创作本身却是为了歌功颂德,娱乐皇帝,有着非常功利的目的,与“为艺术而艺术”相去甚远。

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曹丕“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能迅速地得到广泛响应和长久的发展绝非偶然,其背后有着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和政治基础。

B. 贾谊、班固、张衡等人也不是作为文学家而是因具有政治家、大臣、史官等身份而有其地位的和名声的,说明文学在当时仍不具备独立地位。

C. 以曹丕为代表的一批贵族认为真正有价值的,只有由文学表达出来的他们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他们刻意作文,让诗文开始具备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D. “文的自觉”始于魏晋,从此文学不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文学家也渐渐有了自己独立的地位。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日日走过的荷塘,在满月的光里,朱自清看到的,是别样的荷香月色;皇城人海中的一椽破屋,普普通通的一株株枣树,郁达夫感受到的,是故都的清、静、悲凉;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陆蠡发现的,是生的欢喜,是向往光明的自由的心……熟悉的地方有风景,习以为常的地方常常蕴含着一个个你我都容易忽视的美丽。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注意规范书写,注意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

 

下面是我国颁布的“绿色食品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0个字。 (注:标志为绿色。)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  。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苏轼偏不在乎,  ,还极爱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  ③_。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东坡肉”。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