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近日,央视节目《朗读者...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近日,央视节目《朗读者》引发了新一轮的文化热潮。网友和观众纷纷称赞:在 “娱乐至死”的综艺节目包围下,这样的文化类节目简直就是“一股清流”。节目策划人兼主持人董卿表示:当下,碎片化阅读成主流,深度阅读日渐式微,节目宗旨就是通过人们饱含深情的朗读,让观众恰如其分地感受文学的力量,让文学中的“情感”成为人与人之间的联结,让文学回归生活语境。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剂药“治标而不治本” 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里,人们也许早已忘却了“文化”这个词的真实意义。而《朗读者》的出现,无疑为日渐模糊的文化世界添上了一笔清晰的色彩,以“朗读”这一古老而又寻常的形式,减缓了人们忘却的速度。 但是,这剂良药,恐怕只治标不治本。 诚然,《朗读者》作为一档电视节目,能够以一种简单而不失雅趣的方式,对国人的阅读兴趣起到一种唤醒的作用,实是它难能可贵之处,也是其拥有如此高的口碑的原因。但是,它也仅仅只是一档电视节目,是大众媒体的一部分,这也就体现了《朗读者》势必存在着它的舆论性与为收获收视率而展现的“名人效应”。尽管请一些名人做朗读也在情理之中,可以让观众产生更强烈的共鸣,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这纯粹是一种逢场作戏的表演效果,或者说是一种常见的商业手段?那些名人,在台下的时候,是否也如台上那般痴迷于阅读?这是我们常人所不知道的。因此,“名人效应”的背后,还隐藏着蒙蔽性甚至欺骗性。这种“碎片化阅读”的方式,证明不了太多东西。 其次,正如上文所述,《朗读者》是通过电视媒体传播的,因此还存在着一个时效性的问题。人们对他的喜爱或者追捧,可能只是出于新鲜感,或者说一时兴起。但《朗读者》带来的文化效应能否持续下去?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当今的文化社会,“快餐式阅读”盛行,那么有没有可能人们把《朗读者》也当做是一种“快餐”来对待呢?捧起书本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困难在于要“捧得住”,让自己不只因为“一时兴起”才拿起书本阅读。《朗读者》这股清流,对国人不爱阅读的现状并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热爱阅读的人无需节目的推动;而不爱阅读的人,很难通过几期节目就改变他们的习惯与阅读取向。 所以,可以说《朗读者》造成的文化冲击只达到了浅层。国人“读书少”的现状,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它需要的是国人文化意识的自我觉醒。而这种觉醒是要建立在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对文化生存状态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的。在这之前,恐怕一切外力的推动作用都只会是“治标不治本”。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审题时要紧密结合材料内容,抓住关键句“央视节目《朗读者》”“让文学回归生活语境”分析立意。写作时适当展开,表达自己的见解。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本题材料,考生可以探究从网络谣言风行的原因入手立意。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例如,本则材料中,“查证”“辟谣”可以看出,命题这对传播谣言的批判态度。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进入春季后,天气日渐转暖,人们会感到困倦、疲乏、头昏欲睡,这种现象叫春困。冬天,人体受到低温刺激,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_____,汗腺和毛孔也随之闭合,以减少热量的散发,维持人体正常体温。进入春季后,_____,人体毛孔血管开始舒张,皮肤血液循环也旺盛起来,耗氧量不断地加大,大脑的供氧量则显得不足,加上温暖气温的刺激,会使大脑受到某种抑制。因而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交际中的语言运用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对人称字,对己称名,特别是有时称呼自己时用“仆”、“鄙人”、“不肖”等贬低自己身份的说法。

B. 生活雅语有:对方到场说“光临”,未及迎接说“失迎”,自己接受说“笑纳”,祝人健康说“保重”。

C. 柳宗元《捕蛇者说》里将“民风”称作“人风”,是由于禁忌唐太宗李世民中的“民”字。

D. “朕”是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有的自称,之前是普通的第一人称代词,如屈原追忆自己的父亲时称“朕皇考”。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林语堂先生说,中国的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华如水静流,中国人是多情的、善感的。虽然我们不都是诗人,可总会在人生的某种时刻,忽然间诗情上涌:________;________。那就让我们从寻找中国诗歌的意象开始,从一草一木,从春花秋月开始起程,沿着诗歌的通幽曲径,抵达我们的心灵深处。

①总会有那样一个节点,我们品味人生,思绪万千

②成年跌宕时,我们谁不曾在诗酒中流连

③我们谁不曾登高看水阔山长?我们谁不曾渴望逃离喧嚣,寻访静谧的田园

④我们谁没有经过春来秋往的涤荡?我们谁没有经历日月交叠的轮转

⑤总会有那么一个契机,我们想寻找真实的自己

⑥少年飞扬时,我们谁不曾向往长剑狂歌的豪侠倜傥

A. ⑥②④③⑤①    B. ④③⑥②①⑤    C. ④②⑥③⑤①    D. ⑥③②④①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海明威的作品,得力于他多年新闻记者的功底,形成了一种简明、清新、干净的散文文体,被人们称为“电报式文体”。

B. 对于杜甫的成就,现在我们会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在当时杜诗价值并不为人所认知,最早给予高度评价的是元稹和韩愈。

C. 在伦敦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囊括了金牌38枚、银牌27枚、铜牌23枚,奖牌总数达88枚,位居排行榜第二。

D. 傲慢地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曾认为,只有人类才是有智慧的生命体,而其他动物不过是受制于条件反射、具有生理反应的简单生命。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 

②《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虽然体弱多病,爱使性子,但也不乏玲珑剔透的一面。  ③各界群众深切缅怀只身与歹徒殊死搏斗,维护社会正义而临危授命的英雄。 

④虽然李白、杜甫是唐诗星空中的双子星座,但是二人诗风南辕北辙:一个豪迈飘逸,另一个沉郁顿挫。

⑤孟子散文是对话体论辩文,文章说理形象、论辩有力;荀子散文纵横捭阖,体制宏大,逻辑性强。 

⑥《动物游戏之谜》一开始对于动物游戏的描述,生动而形象,令人拍案而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③⑤⑥    D. ④⑤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