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坐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苹果的竖直下落时,至少需要建立两个坐标才能确定它的位置

B.研究飞行的蜻蜓的位置时,只需要建立两个坐标

C.建立坐标是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

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至少需要建立两个坐标才能确定其位置

 

下面列举的几种速度,其中指瞬时速度的是

A.火车以76 km/h的速度通过约2 000 m的滨州铁路大桥

B.汽车转弯时,速度不得超过20 km/h

C.城市某路段的路标有“15 km/h、限速”字样

D.子弹以600 m/s的速度射出枪口

 

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直线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6t–2t3(m),它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v=6–6t2(m/s),则该质点在t=2 s时的瞬时速度、t=0到t=2 s间的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分别为

A.–18 m/s、–2 m/s、2 m/s

B.–18 m/s、–2 m/s,6 m/s

C.–2 m/s、– 2 m/s、–18 m/s

D.–18 m/s、6 m/s,6 m/s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 km/h,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 km/h,则在全程范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A.7.04 km/h                             B.7.5 km/h

C.8 km/h                               D.8.24 km/h

 

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率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大,速度变化率不一定大

B.速度越大,速度变化量一定越大

C.速度变化率等于零,速度一定等于零

D.速度变化量越大,速度变化率一定也大

 

一个质点沿两个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运动到C(如图),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

A.2πR向东,4R

B.2πR向东,2πR

C.πR向东,4R

D.4R向东,2πR

 

甲、乙两辆汽车均以相同的速度行驶,下列有关参考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两辆汽车均向东行驶,若以甲车为参考系,乙车是静止的

B.如果观察的结果是两辆车均静止,参考系可以是第三辆车

C.如果以在甲车中一走动的人为参考系,乙车仍是静止的

D.如果甲车突然刹车停下,乙车仍向东行驶,以乙车为参考系,甲车往西行驶

 

如图所示的时间轴,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初,也可以称为2 s内

B.t2~t3表示时间,称为前3 s内

C.t0~t2表示时间,称为最初2 s内或前2 s内

D.tn–1~tn表示时间,称为第(n–1)s内

 

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是矢量的是

A.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

B.质量、路程、速度、平均速度

C.位移、路程、时间、加速度

D.速度、平均速度、位移、加速度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包括田径、体操、跆拳道等项目的比赛,下列几种比赛项目中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

A.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的动作

B.帆船比赛中确定帆船在大海中的位置

C.跳水比赛中研究运动员在空中的运动情况

D.在撑杆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杆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

 

(2016·新课标全国卷)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a)中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图中,置于实验台上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右端固定一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端与放在木板上的小车相连,另一端可悬挂钩码。本实验中可用的钩码共有N=5个,每个质量均为0.010 kg。实验步骤如下:

(1)将5个钩码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左下方垫上适当厚度的小物块,使小车(和钩码)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

(2)将n(依次取n=1,2,3,4,5)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N–n个钩码仍留在小车内;用手按住小车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释放小车,同时用传感器记录小车在时刻t相对于其起始位置的位移s,绘制s–t图象,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相应的加速度a。

(3)对应不同的n的a值如表所示。n=2时的s–t图象如图(b)所示;由图(b)求出此时小车的加速度(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将结果填入表中。

n

1

2

3

4

5

0.20

 

0.58

0.78

1.00

(4)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图(c)中补齐数据点,并作出a–n图象。从图象可以看出:当物体的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成正比。

(5)利用a–n图象求得小车(空载)的质量为_______kg(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g=9.8 m·s–2)。

(6)若以“保持木板水平”来代替步骤(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

A.a–n图线不再是直线

B.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不过原点

C.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的斜率变大

 

(2017·黑龙江高一期末)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由打点计时器打上的点计算出。

(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      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中砝码的重力。

(2)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检查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做a与        的图象。

(3)如图(a),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a–F图线,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           

(4)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b)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            

 

某同学在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时:

(1)该同学在实验室找到了一个小正方体木块,用实验桌上的一把二十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出正方体木块的边长,如图乙所示,则小正方体木块的边长为____________cm;

(2)接着用这个小正方体木块把小车轨道的一端垫高,通过速度传感器发现小车刚好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个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然后用细线通过定滑轮挂上重物让小车匀加速下滑,不断改变重物的质量m,测出对应的加速度a,则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加速度a与所挂重物质量m的关系的是____________。

 

(2017·浙江模拟)利用下图装置可以做力学中的许多实验。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用此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必须设法消除小车和木板间的摩擦阻力的影响

B.用此装置“探究加速度a与力F和质量m的关系”每次改变砝码及砝码盘总质量之后,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在用此装置“探究加速度a与力F和质量m的关系”时,应使小盘和盘内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D.用此装置探究“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时,不需要平衡小车运动中所受摩擦力的影响。

(2)在探究“探究加速度a与力F和质量m的关系”实验时需要平衡摩擦力,正确的操作是______

  A把砝码盘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小车拖着纸带并开启打点计时器开始运动

  B不能把砝码盘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小车不用拖着纸带开始运动

  C不能把砝码盘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小车拖着纸带并开启打点计时器开始运动

  D把砝码盘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小车不用拖着纸带开始运动

(3)本装置中要用到打点计时器,其中需要如下电源的打点计时器是_________

(4)在利用此装置“探究加速度a与力F和质量m的关系”时,实验中按规范操作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如下图。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A点读数为_____cm,此次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下A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______m/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有         

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拉小车的细线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后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C.增减小车上的砝码后不需要重新调节长木板的倾角

D.小车撞击到滑轮后立即关闭电源

(2)若砂和砂桶的质量为m,小车和砝码的质量为M,此实验 __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Mm的条件;

(3)图乙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E、F、G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标出。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xAB=3.20 cm、xBC=3.63 cm、xCD=4.06 cm、xDE=4.47 cm,xEF=4.89 cm,xFG=5.33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将小车更换为木块,在长木板保持水平的情况下,测定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某次实验中砂和砂桶的质量为m,木块的质量为M,利用纸带测出的加速度为a,力传感器的读数为F,重力加速度为g。则μ=      。(试用上述字母表示)

 

2017·广东模拟如图(a)由小车、斜面及粗糙程度可以改变的水平长直木板构成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装置。实验时,在水平长直木板旁边放上刻度尺,小车可以从斜面平稳地滑行到水平长直平面。利用该装置与器材,完成能体现如图(b)“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思想与方法”的实验推论(设重力加速度为g)

(1)请指出,实验时必须控制的实验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表述,由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实验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C)是每隔Δt时间曝光一次得到小车在粗糙水平面上运动过程中的五张照片,测得小车之间的距离分别是s1s2s3s4,由此可估算出小车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__(需要用s1s2s3s4、g、Δt字符表示)。

 

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方案,探究小车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外力之间的关系,图中上下两层水平轨道,细线跨过滑轮并挂上砝码盘,将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作为小车所受合外力,两小车尾部细线连到控制装置上,实验时通过控制装置使两小车同时开始运动,并同时停止。

实验前,下列操作必要的是

A.选用质量不同的两辆小车

B.调节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轨道平行

C.使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D.将轨道右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没有细线牵引时能在轨道上匀速运动,以平衡摩擦力

他测量了两小车的位移为x1,x2,则=     

(2)小明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丙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他从比较清晰的A点起,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测量出各点到A点的距离标在纸带上各点的下方,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实验前由于疏忽,小明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a–F图象,可能是丁图中的图线     (选填“1”、“2”、“3”)。

调整正确后,他作出的a–F图象末端明显偏离直线,如果已知小车质量为M,某次所挂钩码质量为m,则戊图中坐标a1应为     ,a2应为     

 

2017·江苏常镇高三调研)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时,某老师对传统实验进行了改进,其实验操作如下:

如图所示,先将沙和沙桶通过滑轮悬挂于小车一端,调节平板的倾角θ,使小车沿斜面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沙和沙桶的总质量m;

保持平板倾角θ不变,去掉沙和沙桶,小车即在平板上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纸带测量其加速度a;

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多次改变沙和沙桶的总质量m,每次重复①②两步操作,得到小车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

多次改变小车的质量,进行适当的操作,得到小车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1)在上述实验操作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可以用电池盒给打点计时器供电

B.应在小车开始运动后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C.要保持细绳与平板平行

D.应让小车从靠近定滑轮处开始运动

(2)在操作中若打了一条如下图所示的纸带,已知纸带左端为连接小车处,则应将平板的倾角适当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些;

(3)在操作中,小车所受的合力大小等于______(用题中所给定的字母以及重力加速度g表示);

(4)在本实验中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沙和沙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在操作中,每次改变小车质量后,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重新调节平板的倾角

 

(2017·广东高一期末)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重物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打上的点计算出

(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         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砝码的重力

(2)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重物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像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检查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作a与     的图象。

(3)如图乙所示为某同学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aF图线,此图线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         

(4)图丙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已知使用电源频率为50 Hz。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在C点的速度大小为     m/s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表中,如图(a)是对应的位移—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1、2、3、4、5所示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回答下列提问:

(1)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________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________;

(3)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的开始阶段做______运动,最后“小纸杯”做______运动;

时间(s)

下落距离(m)

0.0

0.000

0.4

0.036

0.8

0.469

1.2

0.957

1.6

1.447

2.0

x

 

(2017江苏扬州中学高一月考)甲物体从阳台自由下落,已知物体在下落过程中最后2 s的位移是60 m。已知重力加速度g=10 m/s2,忽略空气阻力。

(1)求阳台离地面的高度。

(2)最后1s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3)若甲释放2 s后,乙也从阳台释放,要甲、乙同时落地,需给乙多大的竖直向下的初速度?

 

(2017辽宁辽河油田二中高一月考)如图所示,悬挂的直杆AB长为a,在B下方h处,有一长为b的无底圆筒CD。若将悬线剪断,则

(1)经过多长时间直杆下端B开始穿圆筒?

(2)直杆下端B穿过圆筒的时间是多少?

(3)整个直杆AB穿过圆筒的时间是多少?

 

(2017福建福州八县联考)氢气球上系一重物,以2 m/s2的加速度自地面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5 s末绳子突然断开。求:(已知重力加速度g=10 m/s2,不计空气阻力)

(1)绳断后,重物落到地面经过的时间;

(2)重物落地时的速度大小。

 

(2017安徽六安一中高一考试)在暗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器材有:支架、漏斗、橡皮膏、尖嘴玻璃管、螺丝夹子、接水铝盒、一根荧光刻度的米尺、频闪仪。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漏斗内盛满清水,旋松螺丝夹子,水滴会以一定的频率一滴滴地落下;

②用频闪仪发出的白闪光将水滴流照亮,由大到小逐渐调节频闪仪的频率直到第一次看到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

③用竖直放置的米尺测得各个水滴所对应的刻度;

④采集数据进行处理。

(1)实验中第一次看到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时,频闪仪的闪光频率等于_____________。

(2)实验中第一次观察到水滴“固定不动”时的闪光频率为30 Hz,某同学读出其中比较圆的水滴到第一个水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数据测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_______m/s2;第8个水滴此时的速度v8=_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造成该实验系统误差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2017山西大学附中高三月考)用滴水法可以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值,方法是:在自来水龙头下面固定一挡板,如图所示,仔细调节水龙头,使得前一个水滴滴在挡板上的同时,下一个水滴刚好开始下落.首先量出水龙头口离挡板的高度h,再用秒表计时,计时的方法是: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开启秒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滴水声,依次数2、3、4……一直数到n时,按下秒表按钮停止计时,读出秒表的读数t。

(1)写出用上述方法测量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g=____________。

(2)为了减小误差,改变h的数值,测出多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表格中的t是水滴从水龙头口到挡板所用的时间,即水滴在空中运动的时间,请在坐标纸中作出适当的图象,并利用图象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值g=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017上海闵行区高三质量调研)如图甲、乙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自己组装的用DIS实验装置来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g的两套实验方案(与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的连接均未画出)。

(1)补齐甲方案操作步骤:

①如图安装好器材,启动DIS,进入“用DIS测加速度的界面”;

②开启发射器电源,由静止释放发射器,获取发射器自由下落的v–t图象;

③在图象上选取两点A、B,记录vA、vB和两点之间时间间隔Δt,求出该次实验g值;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减小该实验的误差,选取A、B两点时应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方案中已测量的物理量有:球直径d,球通过光电门1、2的时间Δt1、Δt2,还需测出的一个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并写出g值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

(4)为减小实验误差,安装乙方案中两光电门时应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离地面足够高处有一竖直空管,质量为2 kg,管长24 m,M、N为空管的上、下两端,空管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下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 m/s2,同时在M处一个大小不计的小球沿管的轴线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不计一切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1)若小球上抛的初速度大小为10 m/s,经过多长时间小球从管的N端穿出?

(2)若此空管的N端距离地面64 m高,欲使在空管到达地面时小球落到管内,求小球的初速度v0大小的取值范围。

 

一水池水深H=0.8 m。现从水面上方h=0.8 m高处由静止释放一质量为m=0.1 kg的硬质球体,测得球体从释放到落至水池底部用时t=0.6 s。已知球体直径远小于水池深度,不计空气及水的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1)通过计算判断球体在水中做什么运动?

(2)从水面上方多高处由静止释放球体,才能使球体从释放到落至池底所用时间最短?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表中,如图(a)是对应的位移–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1、2、3、4、5所示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

时间(s)

下落距离(m)

时间(s)

下落距离(m)

0.0

0.000

1.2

0.957

0.4

0.036

1.6

1.447

0.8

0.469

2.0

x

回答下列问题:

(1)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________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________。

(3)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的开始阶段做__________运动,最后“小纸杯”做________运动;

 

如图甲所示,用包有白纸的质量为1.00 kg的圆柱棒替代纸带和重物,蘸有颜料的毛笔固定在电动机上并随之匀速运动,替代打点计时器。当烧断悬挂圆柱棒的线后,圆柱棒竖直自由下落,毛笔就在圆柱棒的纸上画出记号,如图乙所示,设毛笔接触棒时不影响棒的运动。测得记号间的距离依次为26.0 mm、50.0 mm、74.0 mm、98.0 mm、122.0 mm、146.0 mm。电动机铭牌上标有“1 200 r/min”字样,由此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完成下列各题,第(2)、(3)题中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1)毛笔画相邻两条线的时间间隔T =______s。

(2)根据图乙的数据,可知毛笔画下记号3时,圆柱棒下落的速度v3=______m/s。

(3)根据图乙所给数据,可知圆柱棒下落的加速度a=______m/s2

(4)写出一条用该装置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的系统误差产生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