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若S1、S2各分别是不问浓度的蔗糖溶液,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h>0),则S1的初始浓度小于S2的初始浓度 B. 若S1、S2分别是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h>0),则平衡后S1浓度等于S2的浓度 C. 若S1、S2分别是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h>0),则平衡后S1浓度大于S2的浓度 D. 若S1、S2分别是不同浓度的KN03溶液,则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h>0)且S1浓度等于S2的浓度
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将带“皮”的细嫩的茎纵切后插入两烧杯中,如下图所示。已知b侧的细胞壁比a 侧的细胞壁薄,易伸展,判断30min后最可能出现的形状是 A. A B. B C. C D. D
研究人员分别对蓝藻和蛔虫进行各种分析、观察,获得的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你认为该研究人员对蓝藻和蛔虫的实验记录正确的是
A. 蓝藻 B. 蛔虫 C. 都正确 D. 都不正确
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细胞核内的RNA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 B. 消化酶、抗体和一部分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C. 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D. 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
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重要的细胞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二者均为双层膜的细胞器,均含有DNA分子 B. 二者均能合成部分蛋白质 C. 含有叶绿体的细胞通常含有线粒体,含有线粒体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 D. 光合作用均在叶绿体中进行,有氧呼吸均在线粒体中进行
如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是( ) A. 图中①和⑤的连通,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 B. 图中②为核孔,通过该结构不仅可以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还可以实现信息交流 C. 若该细胞核内的④被破坏,该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将不能正常进行 D. 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和代谢中心
一位细胞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而面积增大,其决定因素是细胞膜具有 A. 一定的流动性 B. 选择透过性 C. 专一性 D. 运输物质的功能
下图是根据细胞器的相似或不同点进行分类的,下列选项中不是此图分类依据的是 A. 有无色素 B. 单层膜还是双层膜 C. 有无膜结构 D. 是否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
关于图中序号的描述,正确的是 A. ①和②所示过程都需消耗ATP B. 只有①所示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 ③可代表葡萄糖进人人体各细胞 D. ④可表示胞吞和胞吐
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磷脂和蛋白质是高尔基体膜的主要组成成分 B. 性激素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 C. 溶酶体对自身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D. 中心体和核糖体均无膜结构
下列细胞能用于质壁分离实验材料的是 A.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C. 菠菜叶肉细胞 D.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①加清水②制作装片③观察质壁分离④加0.3g/mL蔗糖溶液⑤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复原⑥观察正常细胞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⑥④③①⑤ C. ①②③④⑥⑤ D. ⑥①②④③⑤
下列物质中,只能通过核孔出入细胞核的是 A. 水和脂质分子 B. 蛋白质和RNA分子 C. 带电荷的离子和小分子 D. 不带电荷的小分子
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③既有亲水性也有疏水性 B. 细胞膜中的③和少部分②具有流动性 C. 细胞识别与物质①有关 D. 有②参加的物质运输不一定为主动运输
下列关于人体内的分泌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泌蛋白在高尔基体中形成空间结构 B. 某些分泌蛋白在生命活动中能够传递信息 C. 分泌蛋白最初在内质网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 D. 分泌蛋白运输的交通枢纽是内质网形成的囊泡
在制作真核细胞模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来模拟细胞的结构,用线段将材料与最适合模拟的细胞结构连接起来,不恰当的是 A. 装有液体的保鲜袋——液泡 B. 表面钻有小孔的水蜜桃核——细胞核 C. 大米或绿豆——核糖体 D. 多层折叠的保鲜膜——溶酶体
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 A.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 精子和卵细胞通过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 C. 胰高血糖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组织细胞 D.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胞内各种细胞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B. 细胞的边界是细胞壁 C. 功能不同的细胞在细胞器的种类、数量上存在差异 D. 系统的控制中心——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______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培养基。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____________。 (3)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__________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 (4)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_______________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5)在上述实验操作过程中,获得纯净“目的菌”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实验中,研究者想统计目的菌数目,可以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目,并选取__________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防止因培养时间不足导致遗漏细菌数目。
图一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d代表4种动物;图二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A~C代表能量。 (1)草原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主要是________(填生理过程),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 (2)请写出图一中存在的食物链(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二中B的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若A中能量为m,B中能量为n,鼠的天敌同化的能量为p,则该生态系统中从鼠到其天敌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4)每年的旱季来临时,草原的部分食草动物会迁徙到水草丰富的地带,这一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植物生长素是植物体内调节生命活动的一种信息分子,回答下列有关生长素的问题: (1)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图一为实验示意图。 ①α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填180°≥α>0、180°≥α≥90°或90°≥α>0°)。 ②如果其中两组实验的α相同,则这两块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相同。 (2)图二是生长素浓度与根、茎生长的关系曲线,图示字母中表示根的近地侧的是_____、茎的远地侧的是_____。 (3)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有人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物质.他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和根尖的生长长度。 ②为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含等量_________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作为对照组。 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诱导根细胞合成了乙烯,乙烯抑制了根的_______________(填“近地侧”或“远地侧”)生长。
狂犬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它不损害神经纤维,但能通过神经纤维迅速运动到中枢神经系统大量繁殖。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型神经递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狂犬病毒侵入神经细胞的过程,位于突触间隙的狂犬病毒可以与_________上的细胞黏附因子结合,以胞吞的形式运输进入神经细胞,与神经冲动_________(填“顺向”或“反向”)运行。若一部分乙酰胆碱受体与狂犬病毒结合,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_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 (2)狂犬病毒侵入体液后,一部分能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这属于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功能。神经细胞被狂犬病毒侵染后,______________细胞会与其密切接触,引起被侵染的神经细胞凋亡。 (3)多数情况下,狂犬病毒有较长潜伏期,人被犬咬伤后,可注射狂犬疫苗,狂犬疫苗相当于___________(填“抗原”或“抗体”),该疫苗会刺激人体产生________________,预防狂犬病发生。注射疫苗后经常引起机体发热,若体温一直处于38℃,则机体产热量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
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D为激素)。 (1)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图中激素A________ (填名称)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同时激素D________ (填名称)分泌也增多,并且骨胳肌产生不自主战栗。引起骨胳肌战栗的神经传导途径为:______________→传入神经→______ 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 (2)如果血液中物质A的含量过高,会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________。 (3)人在抵御寒冷时的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 激素调节的特点有: 微量和高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时,丁可以直接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也可以接受下丘脑的控制,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使分泌的________(填激素名称)增多;同时激素D也增多。上述过程从反射类型看属于__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5)下丘脑除参与图中的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______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由甲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盐的平衡。
下列有关培养基和菌种鉴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菌落的大小、颜色、隆起程度等特征都可作为菌种鉴定的依据 B. 可利用液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 C. 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D.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
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果酒、果醋的菌种属于真核生物,制作腐乳、泡菜的菌种属于原核生物 B. 制作果酒、果醋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制作腐乳、泡菜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C. 制作果酒、果醋、泡菜主要利用的是胞内酶,制作腐乳主要利用的是胞外酶 D. 制作果酒、果醋的过程需保持菌种活性,制作腐乳、泡菜的过程不需要
如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步骤使用的培养基已经灭菌并调节过pH B. ①②③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C. 操作③到④的过程中,每次接种前后都需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处理 D. 图中操作结束后需在培养基皿盖上标注菌种及接种日期等信息
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菌种均可来自自然环境,接种纯净的菌种则品质更佳 B. 酿酒过程中密封的时间越长,酵母菌产生的酒精量就越多 C. 果酒和果醋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变化为前者不变、后者减小 D. 腐乳制作过程中加入料酒抑制杂菌生长,促进毛霉生长
如甲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中点c处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乙图、丙图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表1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 B. 乙图②点时膜外Na+大量内流 C. 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丙图曲线正处于⑤点 D. 丙图曲线处于④点时,甲图a处正处于静息电位
如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现对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 (注:图乙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 A. b+c+d+e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 c1表示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 C. b和d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 D. 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包含在其所同化的能量中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 红树林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D.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