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且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以致西方发达国家把它列为第三号“杀手”。治疗该病的胰岛素过去主要从动物(如猪、牛)中获得,自20世纪70年代遗传工程(又称基因工程)发展起来以后,人们开始采用这种高新技术生产胰岛素,其操作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

(1)图中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可概括为“四步曲”,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质粒存在于细菌细胞内,在基因工程中通常被用作__________,从其分子结构可确定它是一种_______________。(与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相比,答质粒的特点)

(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的规律,在__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把图中甲与乙拼接起来(即重组)。

(4)细菌作为受体细胞进行转化时,常用CaCl2处理,使其处于____________以利于吸收外部DNA分子。目的基因通过活动(即表达)后,能使细菌产生治疗糖尿病的激素,这是因为基因具有控制________合成的功能,它的合成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草属于____________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2)该食物网中有_________条食物链,鼠属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

(3)鹰和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填“捕食” 或“竞争”)。

(4)根据科学研究的结果,能量从草传递到兔和鼠的过程中,传递效率大约是_______

A.50%      B.100%      C.10%~20%       D.0

 

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B和b、F和f控制的,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植物花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2)黄色花色的植株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白色花色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种。现有基因型为BbFf的该植株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白色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各种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_,它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在对①结构的研究中提出了______模型.   

(3)从细胞中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先将细胞膜破坏,再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获得各种细胞器结构。     

(4)如果丙细胞能分泌抗体,则与其合成、运输及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填序号).

(5)如果图乙是根尖分生区细胞,则图中不应该出现的结构是[  ] _______和[   ]________

(6)如果将一个活的图乙细胞放入KNO3溶液中(KNO3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会先发生_________现象.K+与NO3会通过______(跨膜运输的方式)进入液泡,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大,出现_________现象.

 

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 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

B. 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

C. 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

D. 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

 

CO2是生物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化合物,下列有关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肌细胞中的CO2都在线粒体基质中生成

B. CO2是生命活动的调节因子作用时间短暂

C. 植物在光下的CO2释放量可以表示其呼吸速率

D. CO2都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的

 

下列关于动物体内酶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激素和酶的功能都具有专一性    

②它们都是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   

③都是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    

④有的动物细胞既能产生激素又能合成酶   

⑤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⑥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  

⑦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

A. ①②⑤    B. ④⑤⑥⑦    C. ①④⑤⑦    D. ①②③⑤⑥

 

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豌豆杂交,其子代的表现型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杂交后代中新表现型个体占的比例为(  )

A. 1/3    B. 1/4    C. 1/9    D. 1/16

 

图示豌豆种子圆粒性状的产生机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过程需RNA聚合酶参与、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B. 决定淀粉分支酶中氨基酸顺序的是tRNA的喊基序列

C. 圆粒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而实现的

D. 皱粒豌豆产生的原因是基因R突变,细胞内蔗糖含量上升

 

人类猫叫综合征是由于第五条染色体部分缺失造成,此种变异类型是 (   )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染色体结构变异    D. 染色体数目变异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没有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生物不会发生基因突变

B.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都会引起基因突变

C. 基因突变可以产生自然界中原本并不存在的基因

D. 基因突变的随机性体现的一个基因可突变成多个等位基因

 

用含18O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的转移途径是(    )

A. 葡萄糖→丙酮酸→CO2    B. 葡萄糖→丙酮酸→水

C. 葡萄糖→氧→水    D. 葡萄糖→丙酮酸→氧

 

有关下列生物体或其部分结构的主要物质组成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染色体——DNA和蛋白质    B. 细胞膜——脂肪、糖类和蛋白质

C. T2噬菌体——DNA和蛋白质    D. 细胞骨架——蛋白质

 

下列有关人体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纤维素和脂肪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B. 磷脂、抗体、DNA的组成元素中都有C、H、O、N、P

C. 蛋白质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中,核酸中的N主要存在于碱基中

D. 人体肌肉细胞中含有4种碱基

 

在生态系统中,当鹰捕食兔子时,鹰属于

A. 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B. 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C. 三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D. 初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请将其排序(  )

①森林阶段 ②草本植物阶段 ③地衣阶段 ④灌木阶段 ⑤裸岩阶段 ⑥苔藓阶段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③④⑥①⑤

C. ⑤⑥③④②①    D. ⑤③⑥②④①

 

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关系

B. 乙图所示的两种生物之间的消长离不开它们的斗争

C. 丙图所示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是争夺食物

D. 猞猁和雪兔的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

 

下列哪项不属于种群的特征

A. 物种丰富度    B. 年龄组成    C. 出生率和死亡率    D. 种群密度

 

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给你的信息是(    )

 

A. 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 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茎、芽、根生长的最适宜的浓度

C. 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芽的生长

D. 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

 

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下列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 胃酸杀灭食物中的病原微生物

B. 血浆中溶菌酶的抑菌、杀菌作用

C. 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

D. 皮肤、黏膜对病原微生物的阻挡作用

 

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激素调节包含体液调节

B. 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都起作用

C. 激素调节大多具有反馈调节机制

D. 激素调节既可以调节神经活动也受神经活动调节

 

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30℃降至5℃,人体内酶的活性、甲状腺激素和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变化是

A. 不变、增加、下降    B. 下降、增加、下降

C. 不变、下降、增加    D. 下降、下降、增加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体液调节反应缓慢,作用范围广泛

B. 神经调节反应迅速、准确,作用时间较长

C.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不同

D.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

 

下列激素中不属于垂体分泌的是

A. 促甲状腺激素    B. 生长激素    C. 促性腺激素    D. 抗利尿激素

 

下列有关促胰液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

B. 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分泌的

C. 促胰液素是通过专门的管道运到胰腺的

D. 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下列有关DNA与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 每个DNA分子中,都是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糖数

C.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 每个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是

A. 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 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生物的新类型

D. 生物生活的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的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如图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过程的模板是脱氧核糖核酸,原料是氨基酸

B. 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只由一种tRNA转运

C. 核糖体移动的方向从左向右

D. 若①中有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合成的多肽链的结构不一定发生改变

 

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

B. 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C. 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

D. 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A.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 可在DNA中找到15N、32P

C.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D. 可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